咳嗽一声,打破了寂静,随后他沉声道:
“丞相已为图安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此事无需再议。”
青涩大臣见状,立刻抓住机会,顺势说道。
朝堂上的官员们此刻对荣禄提及的“丞相的解决方案”充满好奇,同时对叶轩的智慧钦佩不已。
长久以来困扰大秦的难题,如今似乎有了转机,叶轩竟然提出了化解图安难题的历法学说。
在众人的敬仰中,叶轩缓缓起身,声音沉稳:
“陛下,臣已届迟暮之年。”
“因此,恳请陛下恩准,让我归隐山林。”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愕然。
他们瞪大眼睛,不敢置信。
难道是耳误?丞相竟要辞官!这犹如晴空霹雳,令人心惊胆战。
叶轩执掌朝政数十年,异己势力早已肃清,如今只剩亲信。
然而此刻,他竟提出这般惊人之举,对于百官而言,无异于天塌地陷。
“丞相,万万不可啊。”
百官纷纷出声,神情急切。
没有了丞相,他们该何去何从?心中一片迷茫,仿佛信仰瞬间崩塌。
叶轩智谋过人,治国理政井井有条,如今却要换人,他们心中自然不愿。
荣禄脸上也闪过一丝遗憾,他知道叶轩早有退隐之意。
他曾记得,叶轩曾与他提及过隐居之事,当时他并未太当回事,以为只是叶轩偶尔的牢骚。
毕竟,朝堂政务繁重,每天处理的奏章和事务如山,抱怨两句也是常有的事。
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叶轩开始逐渐将部分职责交予他。
起初是零星的奏章,后来逐渐增多,直至今日,大部分事务都由他一手承担。
叶轩则在一边阅读闲书,悠然自得。
如今,叶轩突然宣布退休,他早已习惯。
当年他还宽慰叶轩,虽比不上冯右年纪大,但叶轩精神矍铄,再过几十年,依旧能保持活力。
“更何况,一旦你卸任,朝廷的秩序恐将陷入混乱。
如今回想起来,荣禄的心里逐渐生出不悦。
当年,他尚未成年,就被委以批阅奏章,管理政务,按叶轩的说法,这岂不是对孩童的过度利用?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叶轩更是将更多的责任交付于他,自己却悠然度日。
荣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甘,同时也对叶轩的悠闲生活投以几分艳羡。
他想,叶轩可以潇洒退隐,而他却无法如愿。
随后,他想到叶轩退隐的真正意图——陪伴母亲等人远离咸阳,去往未知的旅途。
这意味着即将来临的分别,古代交通的不便使得他们可能永无相见之日。
他甚至担忧,自己能否在生前再次见到母亲和叶轩。
在朝堂之上,叶轩坚定地提出辞官,荣禄虽然不舍,但最终还是点头应允。
一众心腹大臣纷纷来到丞相府的花园,脸上写满了困惑。
“丞相,您的离去,我们以后如何自处。”
他们向叶轩恳求指导。
“你们身为大秦的官员,应全心为国,为主上效力。”
叶轩坐在石凳上,语气庄重,“我虽离去,但你们仍需坚守职责。
切记,不可违背主上的意愿,否则,不仅我会严惩,主上也会有所行动。”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大臣们深感责任重大,纷纷表示铭记在心。
“丞相的教诲,我们将永记于心,不敢有丝毫遗忘。”
叶轩又补充道:“大秦是主上的大秦,天下也是主上的。
你们要明白,你们真正的主人是主上,而非我。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你们的官服就失去了意义。”
大臣们听得冷汗直冒,衣物也被汗水浸湿,他们连忙表态:“是,丞相,我们定会遵从您的教导,牢记于心。”
叶轩退位后,朝廷恢复了原有的秩序,文武官员们秩序井然地站着,手中紧握着朝笏,然而最前方的行列已不见叶轩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新晋的面孔——吕雉与叶轩的儿子,叶弘昌。
他身着崭新的官袍,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