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清早,王言昭刚走出东屋,便瞧见了候在门口的阿灿。
阿灿猛然深深鞠躬,“姐姐过年好!”
其实王言昭不是很喜欢拜年。
拜来拜去拜一圈,八百年不见一次的也要拜,好没意思。
不过也不能扫阿灿的兴。
“过年好。”王言昭笑着略弯腰回了一礼。
紧接着阿灿直起身子,往前半步后,伸出双手说道:“红包。”
王言昭嗔怪道:“一边玩去,我的钱都在你手里,还跑来跟我要?”
“那是姐姐的,我不能动,不过姐姐给我的,我却可以随便花。”阿灿可怜巴巴眨了眨眼。
王言昭想了想,说道:“给你一百钱。”
过年图个喜庆,既然叫了自己一声姐姐,又拜了年,那便给吧。
“谢谢姐姐。”阿灿乐呵呵道。
王言昭又道:“对了,你给我拿十两银子,我要买东西。”
阿灿听罢,痛快去拿了。
两人吃过早饭,阿灿打算到几家报铺老板家拜年。
王言昭便独自离开了。
她在东闹市里转了转,买了一小袋黍米和小吊锅以及小炉子和一把汤匙。
若不是拿不了太多,她恨不能一口气把想买的都买了。
走到村头梅花树下,她顺便摘了些梅花,想着回去试试煮梅粥。
推开门进了屋,清冷之气扑面而来,不过一晚无人居住,便这般了?
放下东西,手臂酸得很,本想着休息一会儿,谁知越坐着越觉着冷,只好出去烧火。
之前就听那些八卦团的老婆婆说过,秋冬和初春必须得烧炕,不然屋子冷冰冰的。
寻常季节也要隔三五日烧一回炕的。
厝了两灶木材,她将挡板挡上后,挑了些小木块进屋。
把小炉子放到南窗地上,将小木块添了进去,引着火,便去清洗小吊锅。
没热水真冻手!
洗完锅,又淘米洗梅花,回到屋里时小炉子烧得正旺,她直接将小吊锅坐在上面,然后蹲下来静静瞧着。
她过去煮粥都是用电饭煲,选好模式,两个小时就好了,如今这般熬粥却是头一遭。
瞧着火小了,她忙又跑出去拿柴火回来。
“看来还要买斧头。”王言昭将小木块挑得差不多后,自言自语地说道。
不止斧头,舀水的瓢,盛粥的碗,水壶等等,通通没有!
而且蹲在炉边腿都麻了,没有小凳子。
没事,以后慢慢添置。
王言昭在心里安慰着自己,都会有的!
屋门忽然被推开了,专注看粥的王言昭被吓了一跳。
抬头看去,是邓三爷斜眼在瞧自己。
她想要起身,腿却传来阵阵刺痛,起又起不来,蹲又蹲不回去。
邓三爷打量两秒,蹙眉沉声说道:“粥糊了。”
糊……糊了?
王言昭猛然低头瞧去,也没看出什么,不过是有股幽微的焦味传进鼻子里。
还真是……
她伸手想要取吊锅,却又愣在半道,取下来然后呢?怎么搞?
电饭煲她知道断电,炉子难不成要灭火?
只听一声不耐烦的叹息,紧接着邓三爷走过来,将吊锅取下,拿了出去。
王言昭追过去看,只见邓三爷将粥倒了。
“真是可惜了这些米。”王言昭感慨道,现在白米金贵难得,她买的是黍米,黍米也不是很便宜啊!
而且,丐户不是连糊米都会吃的吗?邓三爷就这么给倒了?
看来邓三爷丐户头头当得挺滋润的嘛!
邓三爷冷哼一声,“是你婆婆做的东西不好吃?竟想着开小灶,这些东西哪来的?”
王言昭从容道:“我去卖报童那走动,顺便借了点钱,不过我答应他了,以后就找他卖报。”
邓三爷略缓和脸色,“你婆婆跟我说过了。”
王言昭堆着笑说道:“我也是寻思自己做饭做菜能给三爷爷省些心嘛,就是还不怎么会做,您能让婆婆抽空教教我吗?”
“你倒是懂事,不过你这小炉小锅也做不了什么,等开春了,我给你起灶台。”邓三爷将小锅递给王言昭。
“真的吗?”王言昭高兴地接了过去。
邓三爷却面无表情地说道:“我像是说话不算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