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哥哥说故事给我听,我也喜欢。”
她拍了拍身边的位置,苏淮景走过去时,还偷偷回头看了眼苏老爹,苏老爹恍若不觉地抬起头看天。
苏淮景不知道说什么,打啊杀啊的,妹妹应该不喜欢,说琴棋书画,也不合时宜了些。
以为哥哥不知道说什么正在尴尬中的苏晚意化身夸夸狂魔:“哥哥,你很厉害的,小时候可是汴京城百年不遇的神童,虽然后来长歪了,还是比大部分人都聪明的。”
说完还跟哥俩好似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苏淮景愣在那里。
“你哥也只有小时候的事能说了。”
苏老爹正要走,想起什么又突然折回,看向儿子:“淮景啊,你都快三十岁了,最近有没有相中的姑娘,爹亲自上门替你去求亲?”
“不用了,爹,我暂时还不想成亲。一个人也挺好的,还能抽空过来照顾妹妹。”
苏淮景小时候确实是神童,五六岁不仅精通棋艺,还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言必有诗词歌赋,文必论及国事天下事,皇帝都赞誉有加。
九岁始,还被不少官员奉为老师,陆太师也满口称赞“大必大才利天下”,皇帝赐字长吉。
后来因为在皇宫里看到些了不得的事情,想明白关键,回来就跟苏老爹说:“皇帝不是一个好皇帝,造福于民已经被他抛在脑后,为私欲操控权臣互相倾轧,大庆日久将亡。”
这段话可把风头正盛的苏老爹吓得不轻,吩咐儿子不要对任何人说,连夜安排苏家的退路,不久后,苏家因犯错被贬谪,神童苏淮景也“泯然众人矣”。
因为贬谪路上艰辛,苏夫人在生下孩子后难产而死,孩子也是个早产儿,自小体弱多病,好几次就怕养不活了,父子俩这些年都是胆战心惊的。
苏老爹对苏夫人是愧疚怀念的,因此格外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闺女,也没有再娶妻。
苏淮景每每瞧见父亲在书房里看着娘亲的画像叹息,也在懊恼少不更事时完全没有收敛自己的才华聪慧,日常在人前都刻意回避,如今性子倒不如小时候得意张扬了。
去年皇帝忽然记起苏家,苏老爹回汴京之前,也仔细嘱咐过儿子。
苏家再回京都,陆太师本是最高兴的那一个,结果来了一趟苏府,一整夜都在唉声叹气,走时还指着天空大骂天道不公,泯灭了济世之才。
倒也不是没有神童再出,苏淮景出名之前还有一个民间的神童。
祝星繁自幼聪明、博涉经史,七岁熟读百家,能吟诗作对,陆太师见他挥笔疾书如有神助,便收他为徒,不久后才华就越过师父去。
因为有了先例,皇帝开始让人在民间时刻关注神童。
只是比苏淮景大了十几岁的祝星繁也是差不多光景,家中变故,神童消失了一段时间。
再出现在世人前时,少年白头,满目沧颓,说句话都咳嗽不停,严重时还会咳血。面容消瘦,须发蓬乱,暮气沉沉,完全不像正常男子,倒像是个将亡的老者。
皇帝让太医去诊治,也诊治不出什么病症,只道是命运如此,祝星繁每日都靠举世奇珍的药材吊着命,好在才华依旧,如今在给宣王当老师。
有了祝星繁做比较,大家对苏淮景更是叹惋,看他的眼神都带着怜悯。
坊间传言说穆家也有过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与如今的肃王是一胎双生。
听说穆丞相与穆王爷在书房读书,他路过听见就能记下,好似能过目不忘。那孩子学东西也是看一眼就会,读书习字不在话下,因为性子活泼,也更稀罕刀枪棍棒。
皇帝请了几位隐士大师入宫做客,大师不想住在宫里,就在大相国寺住下,穆夫人带孩子去大相国寺烧香拜佛,小穆四紧紧跟在母亲身后,他却跑去与几位棋艺大师下棋,竟还能全胜。
私下里极爱专研棋谱、算数和机关术,有知情人道那孩子与从幼时起就沉默寡言的肃王不同,性子好动,屋里尽是书册、棋谱和拆卸的机关零件。
只可惜还没等皇帝有机会召见,让世人听闻他的名字,那孩子六岁左右便夭折了。
穆府的人那段时间都将人拒之门外,好似他的早夭让一家人颇受打击。
世人每每听到肃王如何战功赫赫,如何在外邦威名远扬,都会想起穆府另一个幼年早夭的孩子。
穆王爷前后有两位夫人,先夫人和一双儿女死在了敌军的阴谋诡计之下,穆王爷悲恸难忍,情志尽失,已经不能带兵打仗,只得辞官回家。
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