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她辣得半天没说出话来,眼泪都给辣出来了,皱着个脸,话都说得不利索了:“什么鬼东西啊!好变态啊!”
男生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这可是真货……”
苏己张着个嘴,舌头伸得老长老长的,里边那东西根本就不是辣椒吧,吃起来跟什么化学混合物似的。
特难受!
瞧着着模样,就连那阴郁导演都忍不住嘴角边上的笑意。
“开场那段戏里,没有吃仙贝这一出吧?你怎么想的。”那男的又给苏己接过一杯水,好不容易等着苏己缓了一些,这才伸出手。
“我叫木村和辉。”他笑了笑,牙齿很白:“土方十四的扮演者。”
通过关系找来的演员,多半是不怎么靠谱,但是在圈子里边,这种人情走动也不好推。
试戏很大程度是推掉人情的借口。
却没想到来的人实力不错,外形更是不用多说。
这就有些难办了。
坐在桌子后边的阴郁导演,这个时候也不免动了些心思。
这么一张漂亮脸蛋儿,就单单在屏幕上边露上一露,就是效应,就是收视率。
花瓶怎么了?
没瞧见市场上那些个写真集?都是几万几万本的卖。
那里边要什么演技呀?
不就是一张欲求不满的脸?
第63章 意外
通常来讲。
演员演戏,分三种派别。
“体验派。”“表现派。”“方法派。”
这算是演员之中比较常见易懂的理论知识。
几乎所有戏都是由这三大类别的表演派系撑起来的,虽后会有不断的修缮与完整,但终归脱离不了这三个派系。
表现派最通俗一些。
简单来说,就是导演需要演员做出什么样表情的时候,做便是了。
通过一些外在的表现去陈述角色的情感,比如用一些小动作,声音,表情,或者特地的标签,去让观众认识这个角色。
打个比方。
《麻辣教师》里,神崎丽美是黄毛,然后苏己就把自己的一头乌丝给染黄。
这就是表现派。
体验派相对来说就是复杂一些。
首先需要演员能更好的了解角色,融入角色,把自己当成是角色。
就是将自己的情感转化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在拍戏的时候。
演员就是角色,演员的思想,感情,情绪等等,就可以很好的转换成为角色的表现力。
优点很明显。
这样的表演方法,很容易将角色的一切,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然缺点也不少。
为什么演员是心里疾病的高发人群?就是因为这样的表演容易入戏,难以自拔,简单的心里抑郁就不说了,有的甚至分不清楚虚拟与现实,因而导致人格分裂,精神病。
之前试戏。
苏己采用的便的传统意义上的体验派。
她将自己当成是三叶,即将待嫁的人妻,有着一个喜欢却不能在一起的爱人。
然后她发现。
她快吐了!
原著里边,三叶的未婚夫,名叫藏场当马。
长得贼丑,浓眉大眼的,两颚无肉,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如果出现在侦探漫画里边,就是那种估摸着没两话就得死翘翘了龙套角色。
贼猥琐贼讨人烦。
……
试了戏之后,稀里糊涂的就跟着一名工作人员到了住宿的地儿。
这座江户时代的影城修得很好。
巷子狭长,古风古色,江户时代的人文风情复原得挺好,像是把那消失的时空凭生的给搬了回来,下午时分的淡淡阳光,扑洒在仿制而建的古老墙壁上,错落有致。
倒显得这午后的黄昏,格外漂亮。
工作人员就是之前去新干线车站接车的电车姑娘。
性格挺活泼的,叫武内花音。
领着苏己一路上话没停过,叽叽喳喳的,倒也热闹。
她是剧组里边的化妆师,因为整个三叶篇里边,数得上号的女性角色也就三叶一个,所整的工作格外的悠闲,惹得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
总觉得自己在白拿钱没干事儿。
剧组安排的住宿地点儿就在影视城的里边。
宾馆有些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