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气氛
说起《子不语》,自然而然就绕不开日本的两部漫画。
《夏目友人帐》,《虫师》。
三部作品在故事性上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神鬼怪谈,治愈,剧情,故事,等等,却都大同小异。
但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讲,《子不语》的代入感要比另外两部作品要强烈得多。
类似这般的经历,相信不少人都曾经历过。
苏己依稀记得,在很小很小的时候,那会儿还不太知事,调皮捣蛋爱玩爱闹,又不听劝导,跟个男孩子似的……
呃,那个时候她确实还是个男生。
嗯,然后每当这个时候。
母上大人就会把她抱在怀里。
放低声音,慢慢悠悠的,说着一些有的没的的故事。
例如,自己一个人到水边去玩,她就会说,水里有妖怪,有水猴子,会吃人,牙齿尖尖,最喜欢在小孩子游泳游累的时候,拉她的脚。
又比如,苏己小时候喜欢一个人到处乱跑。
她就会说,街上有个疯婆子,平时看起来笑眯眯,还会给你东西吃,但如果让她看到你一个人乱跑,就会把你绑起来,带回山上去。
那个时候还生得贼可爱的小苏己,特乖巧的缩在母上大人的怀抱中,给吓得一愣一愣的
偏生县里边,还真就有这么一个拾荒者,疯婆子,很喜欢小孩,时不时会从她那随身带着的蛇皮袋中,掏出一些彩糖水果什么的,分给她见到的,小孩子们。
依稀记得,小时候听过妈妈的故事,在看那个老婆婆不由的便有些恐惧了。
这疯婆婆也是个可怜人,家人去世得早,只余一个孙子与她相依为命,之后似是出了什么变故,孙子跌在河里边淹死了,然后这老婆婆就疯了,只会笑,不会说话,特别特别的喜欢小孩子。
之后,在大一点时,稍微懂事了些许,才在一次闲聊之中得知,疯子婆婆被政府收容,送到了隔壁县城的精神病疗养所里,算是渡了晚年。
每每听到这般的讯息,苏己都不免有些怅然。
老婆婆虽疯,但没做过什么害事,看到小孩,总喜欢咧着那破风无牙的嘴巴,干瘪瘪的笑着。
虽然这个时候回忆起来,那画面有些模糊不清了。
如果当年,自己懂事些许,不像其他小孩子那般,吵吵闹闹的对着疯婆婆笑话。
而是笑容温和的,接过了那老婆婆手中递过来的糖果,那样的话,她的童年,又会是怎么样的一个风景。
世事没有如果。
而《子不语》描述的,便是这么一个童年的故事。
那个世界中,有恐惧,有未知,有美好,有遗憾。
善良的小语,用她的心,去探索周围那一些神奇而又苍茫的世界。
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
女性作家的感情相对来说都比较细腻。
《子不语》也是如此。
……
“就是这条巷子!”
黔阳,古城。
夏妲带着一个大大的遮阳帽,白身的连身裙有些宽松,整个人,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像个未发育的女高中生。
这个时候的她,正在跟摄影师ekin叮嘱些注意事项。
“光线不能太强,要透光,但也要暗,要在白天的时间里,拍出那种狭长巷子的感觉……”
对于这类怪力乱神的神鬼漫画来说,气氛犹为重要。
毕竟小语所看见的人,是位于另外一个世界之中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鬼。
世间上到底有没有鬼?
这是个伪命题。
但像鬼怪这一类阴森的东西,如若出现在画面清新明丽,故事暖心的少女漫画之中,多半会有些画风不符。
相对来说《夏目友人帐》的处理就比较另类,在《夏目友人帐》之中,将鬼怪的阴暗面给有意无意的淡化掉,让整个故事的侧重点,放在治愈之上。
它成功了。
观看《夏目友人帐》的读者,慢慢被的救赎了,然后学着夏目那样,温柔的对待一整个世界。
但《子不语》却没有将那份神鬼怪谈的神秘给剥夺掉。
比如最开始,《茧》的那一段。
老街,面目枯瘦狰狞的老婆婆,神神叨叨,莫名其妙的话语,狭窄得连阳光都透不进来的巷弄。
因为未知,所以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