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的女人虽然不丑,但是比起绫濑,好像还差点什么。”
这是路过打酱油的。
……
议论纷纷。
而将这一场闹剧彻底终结的,却是一位id叫做上原蛋糕的,新注册不久的论坛过客。
“先声明,我并不是绫濑苏己的粉丝,我其实不是很喜欢绫濑苏己这个家伙,但有些事情,我还是想跟大家说一下。”
“07年的绫濑一家,大概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的小房子里,三人,十平方,那时候的绫濑苏己不过十六岁,半大不大。还有个妹妹,那年还在念国小,一家三口只有哥哥在工作,那时候她们一家真的很辛苦,哥哥一人背着一家子的债务,忙忙碌碌的,还要养家。有的时候碰上些事情,饭都不吃上。每当这个时候,绫濑家的那位小丫头,就会到我家的蛋糕店里,来打工,一做就是一天,为的无非是在打烊时,可以拿一些卖不出去的面包屑,回去解解馋。”
发贴人似乎是个中年女性,讲话叨叨絮絮的,打字很慢,条理也不是很清晰。
但所描述的东西,着实让人有些心酸。
“她确实挺向往的中国的,记不得苏己那丫头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中文了,她一直很想到中国去,一直想把她那离家出走的父母,给找回来。”
好吧,剧情反转。
一石惊起千层浪。
这一回,网络上边,就更加有些控制不住了。
社会关注,舆论沸腾。
如果这场风波,让苏己听去,多半会有些哭笑不得吧?
她对中国的感情太特别,又哪里是一句简单向往可以说得清楚的?
这个误会,实在是有些微妙。
第252章 三大机构
《那朵花》带来的热议,依旧在持续发酵着。
舆论沸腾。
率先抗不住舆论压力的,是三大机构之中,权利最为单一的映伦。
映画伦理管理委员会,是针对所有公开放映的日本电影、媒体进行审查之机构。
所有日本电影在上映之前,都要经过该机关检阅分级后方可上演。
简单来说,就是针对各个类型的映画电影,审阅,最后,实行分级。
日本的电影分级标准受到了大希望国的影响,一共分为四级,分别是:g,pg12,r15+,r18+。
有意思的是,这个机关并非政府公法人,早期映伦的初建时隶属于日本影像制作者联盟,也就是政府承认的公益法人,其模式很像美国电影协会(mapp)的自律审查型态。
但不一样的是,虽然映伦和美国的电影审查的演进皆是源自电影业的自律规范,但与美国mapp评级审查不同。
在日本所有的影片必须经过映伦的审查之后方可上映。审查过的影片标有「映伦」字样与编号,未经审查的影片不得在日本全国演出、以及放映环境卫生同业工会联合会所属影院放映。
映伦的发言人在面对媒体的时候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淡定。
“《那朵花》是一部极为优秀的电影,作为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电影,它却创造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公映奇迹……”
确实是个奇迹。
在这个票房和市场飞速增长的时代之中,无数电影都是机遇风险并存。
这一年中,有《食灵零》,亦或是《那朵花》这样的传奇,当然,也有不少a级制作的一线电影,亏得血本无归。
电影市场,日新月异。
“……一直以来,我们映伦委员会都在以电影界以外的客观公正的眼睛去审查电影,不存在任何的偏袒与针对性。在绫濑苏己封禁一事上,很多民众质疑过我们的公正性,其实并不然,绫濑苏己是一名好演员,但审核电影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就拿《司努司姆姆力克的恋人》来讲,这部电影的分级是r15+,并不过分吧?”
映伦的发言人洋洋洒洒的书了一通,听起来貌似有些合情合理。但如果有些,细细听去,却有些混淆视听的意味。
《司努司姆姆力克的恋人》的情节注定了她不可能是全年龄向的g级电影,同性恋,变性,第三者插足,种种贵圈真乱的因素掺夹在其中,没定个十八禁,就已经不错了。
说白了,这么一通话下来,映伦的发言人无非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我们封禁的,都是值得去封禁的内容,而不是刻意的去针对某个人。
端的便是一副冠冕堂皇,公事公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