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的心理在发作,一但揪出一丝关于艺人偶像的蛛丝马迹,便会立马罗列出来,然后将自己当成是唯一知晓真相的少数人,高高在上的扮演说教者的角色。
“这艺人怎么能这样?”
“这艺人人品不行啊!”
“这艺人不会做人!”
如是种种。
这种情况在女艺人的身上表演得犹为明显。
粉丝可以容忍一个希斯莱在《蝙蝠侠》里边扮演一个疯狂变态的反派小丑,把梁佳辉在《黑金》所饰演的黑帮政客周朝先称之为电影史上最光彩照人的银幕形象之一。他们喜欢看冯远挣《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边丑陋的家庭暴力,把这个当成是他演技的巅峰。
但却容忍不了一个喜欢的女角色在电影里边出演妓女。
这种扭曲的精神洁癖很特别。
反派并不等于病态。
但事实上很多人就是喜欢把电影之中的角色套入现实中的演员上边,女演员在戏中脱衣,观众会质疑她一脱成名,女演员在戏中扮演妓女,观众会质疑演员水性杨花私生活放荡。
但事实上,她不过是名演员。
艺人也是人,她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们也许会喜欢上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没什么缺点的男生,也会因为眼光不够喜欢上些许个看不透的人渣滓败类。
但这些往往与她们无关,因为。
她们只是个演员。
有的时候,入戏的,并不只有演员而已。
观众也会。
……
冯远挣因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剧,曾在上街买菜的时候被街道大妈吐槽“你怎么能这样打老婆。”
李启明也因为在《还珠格格》里边扮演过经典反派角色容嬷嬷而导致家窗口都被砸了。
这并不稀奇。
苏己自从《司努司姆姆力克的恋人》之后,就开始步入某种怪圈之中,她不接一些热门一些的大牌制作,《海贼》《火影》《死神》这种一线三大漫就不用说。一些人气作品,例如凉宫,鲁鲁修,灼眼的夏娜等等一类热门轻改角色,也一概不接。
反而去接一些边缘人啊,性格扭曲有缺陷啊,性取向不正常啊的乱七八糟的角色。
好的不来,偏偏去挑坏的?
这不免让人有些浮想联翩了。
这种推戏的行为,本就极容易给观众造成一种假清高的姿态,在串联起她所有所扮演过的角色,总能给人一种安排好的套路感。
事实上,这仅仅是出于苏己仅剩的那一丝男性思维的在作祟。
她不想当花瓶,也不想被人指责除了一张脸皮啥都木有,所以苏己所挑选的角色,大抵是一些看似极为复杂的,有强烈感情波动心理复杂的角色。
除了小语。
《子不语》的小语应该是苏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最单纯的人物之一,但偏偏在这部剧之中,她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状态。
最适合苏己这张漂亮脸蛋的角色是什么?说直白些,就是花瓶,女神,啥都不用做,只要搁在镜头前边使劲儿的傻笑,那就是本色演出,一点表演痕迹都没有。
终上所述,小语就是最合适的。
所以她获得了上海影展,最佳影后的提名。
那么问题自然就来了,为什么苏己在日本不接这种角色,反而倒了中国,分分钟就出演了呢?
因为被封禁?那可不是理由。
更何况,苏己平时少在公众前露面,关于她的私生活,或者说是绯闻,更是少之又少。
总觉得她与由纪之间的感情,太过突兀了些,莫名其妙的就喜欢上了,没有任何的铺垫,任何的前戏。
不像由纪。
影后小姐不管怎么说,成名都比绫濑早一些,特别是在获得双冠影后的那一年,她的名气更是到达了巅峰,而自从在那个时候开始,她已经逐渐展露出一丝丝蕾丝边的倾向。
例如微博上边会发一些比较文艺比较暧昧不清的话。
“爱,不限于男女,更深植于每一寸广袤无垠的大地。”
“我好像喜欢上某一个人了。”
“绫子那个笨蛋。”
在加上她在剧中多次扮演男人,到后面,忽然发现,她喜欢女人,竟然是件这么顺其自然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在外在表现出来的东西,给观众们一种很奇妙的感观。
新恒由纪很喜欢绫濑苏己,但绫濑苏己,似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