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你这样说话我很伤心。我认为我写的是没有问题的。”
导演留意到余凛娜跟亚瑟姆的交谈,也去看了下这个所谓的有问题的剧本。虽然说是很小的一个部分,但是仔细看看,确实是有那么点强硬。他思考了下。
“余,你觉得,这里怎么发展会比较好?”
他指着剧本的某个地方,问余凛娜。
“虽然我说出去可能没什么用。但我个人觉得,既然要让女主角在镜头前表现的凄惨一点,不用哭也是可以的,只要让她笑就行了。”
“笑?”
“yes。你想想,当女主角很难过,面对亲朋好友的问候,她在这个时候哭一场,还是勉强自己带着微笑去面对亲戚,事后对着空酒杯发呆。哪一个会更有画面感?”
“确实有那么点道理。”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东方人思维吧。汉斯顿导演想道。
以英国人的思维,还是习惯直接,或者是用愤怒的情绪来表达角色的形象。至于余凛娜所说的勉强自己笑,对着空酒杯发呆,这种思维是属于东方人的思维。西方人很少会代入这种感情。
汉斯顿导演让亚瑟姆照着余凛娜的提议修改了此处,但是他此时也有别的想法。
“余小姐,我给你一个建议,你可以去尝试写一个剧本。”
“什么样的剧本?”
“当然是你自己风格的剧本。你很擅长写煽情故事,也擅长把握角色的情绪,刚刚你问过我,悲剧结尾和喜剧结尾哪个更好,我觉得,适合你自己的就好。如果你回去后有兴趣,我建议你自己写一个剧本,不用跟随主流市场,就只是单纯表达自己的个人艺术作品。”
个人艺术作品?这个余凛娜还真的是没有想过。
写剧本还能上升到艺术层面上,这点还真的是想都没有想过。她最开始写剧本的时候也只是按照主流市场写的商业剧本,之后写的剧本,还有小说,大多是以按照市场来写的。有一段时间她坚持自己的黑暗风格,写出了《魔孩》这样的作品,当然了口碑崩盘,读者也不愿意接受,直接将她的职业生涯拉低到最低点。
汉斯顿导演跟她说起这个的时候,她也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能性。
“紫菀老师,您谈的如何,我们差不多该回去了。”
“好的,玛利亚。”
余凛娜见时间差不多了,想着是时候回去了。英国还有很多地方要去,她还想继续走走。
“说起来,余小姐,你除了是一名剧本家,好像还是小说家?”
汉斯顿导演吊着大烟斗,叫住了要离开的她。也不知怎么的,他就觉得这个小姑娘很投缘,在很多地方颇有话题。
“是的,我在中国还是一名小说家,我的笔名叫紫菀。”
在说完这个后,余凛娜告别了这位导演,跟着玛利亚离开了剧组。倒是汉斯顿导演对余凛娜说的话很上心,他把烟抽完,趁着休息时间用手机谷歌搜索了一下余凛娜所说的这个笔名,可是网上并没有这个人的资料。
这也难怪,紫菀老师这个名字在欧洲又不出名,知名度也极低。怎么可能知道呢。
感到苦恼的汉斯顿事后纠结了几天。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在皇家期刊社工作的朋友,朋友跟他提起了紫菀老师这个人,汉斯顿津津有味的听了有关她的故事。朋友还给他看了紫菀老师在中国连载的小说。
《妖姬的绝唱》《子轩与纸飞机》《黎明刺客》这些小说统统都是中文的,没有英文,汉斯顿又看不懂中文,觉得难以理解。虽然朋友给他讲了大概的剧情故事,但他没有提起太大的兴趣。
直到朋友介绍起余凛娜曾经的口碑败坏之作《魔孩》。
“等等,弗拉明,这个故事怎么听起来那么像《超人》?”
“这个我也不知道,听说是一个讲述反英雄的故事,主人公是翻版的超人模板,只是故事比较黑暗。而且篇幅不多,在中国也被腰斩了。”
“有英文版的吗,我有点想看看。”
“我不建议你看,真的,这个小说在中国卖的不怎么好,真的,特别烂。”
“别说那么多废话了,你快翻译给我,我想看。反正也就四本内容,我以后每天早上来你家,在去剧组前我会听你讲。”
“哦,我的天,你怕是疯了。”
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一个全新的故事将会开始。所有人都以为那是偶然,其实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了结果,只是没有人察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