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老头看出我的尴尬,故意先告辞。
“既然殿下没有其他事,贫道师兄弟先行下山静候。待少主殿下准备妥当,再召唤贫道即可。”
话都说到这份上,有台阶下,我自己再不下来,就要打脸了。顺水推舟:“如此也好,孤抽点时间,命人准备准备!”
送走几个老头,即刻叫来关门和黄皓。
“关门!御林军有多少人?减去当值的有多少。”
“回少爷!减去轮值的一万人,还有五万御林军待命。”
“去!把这五万御林军调来,就算将此山翻个底朝天,也务必要找到龙儿,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传令三军,有找到龙儿者孤重重有赏。”
以往得到我的命令,关门都是马上执行,此时却犹豫不决,迟迟不肯动身。看他这样子,我瞬间恼火。是不是离开几天,就不把我的命令当回事了?
不断追问,他才开口:“殿下,御林军是护卫皇城的最后一道防线,若倾巢出动,恐怕……恐怕敌军会趁虚来袭。再者,少爷您莫名调动这么多皇城军队,难免会给有心之人说您造反,主公那边也不好交代。三者,关门只是副统领,无权调动那么多御林军。调动五万人马,需统领关平,副统领张苞,还有副统领凌锋手上的虎符,加上我的四分之,凑够一个完整的虎符,然后到大司马处报备方可。”
又是关平,又是张苞……这手续繁琐的我听了都头晕。不得不说,繁琐的制度,有利也有弊。利者则是防止滥用职权,弊者是效率太低。
思虑再三,我从腰间掏出父皇给的虎头令牌,这东西,比免死金牌都管用。整个蜀汉,只有父皇、母后、还有丞相和我四个人有。连追随父皇出生入死的,最后在长坂坡为了我投井尽的糜夫人都没得。拥有此令者,不仅可以免死,还可调动蜀汉几十万将士。
“拿这个去!见此令如见父皇!有不从者,斩!天塌下来算孤的。”
见我态度如此坚决,他不敢再推脱,双手接过令牌:“末将去试试!”
说出这句话的语气,明显不自信。也不知道他是对虎头牌没信心,还是对自己没信心。我懒得跟他计较,当务之急是找到龙儿,这事比什么都重要。若是迟点,保不准哪个嘴馋的家伙抓了去熬汤。
关门走后,我又交代黄公公:“黄皓!传令下去!凡是在此山捕获白蛇上交者,或是提供线索者,孤有重赏!如若敢伤白蛇,立斩不赦!”
“殿下,此法不妥!”
“有何不妥?”
“当年高祖刘邦,自称赤帝之子,于丰西芒山斩白蛇起义,开汉四百年基业。而今殿下是高祖后人,却与祖宗做法背道而驰,岂不落得个非正统的话并?”
“众口难调!嘴巴长在人家身上,你还能堵住人家的嘴?平民百姓,听风是雨,不用跟他们计较。”
“百姓事小!主要还是文武百官,还有北方曹操,东吴孙权才是大事。”
“难不成他们还能干涉孤的蜀汉内政?”
“这倒不会。老奴只是担心他们胡乱散布谣言,蛊惑百姓,到时候民心动摇,然后再乘虚而入,岂不白白断送主公一片基业?少爷岂不闻:得民心者得天下?”
经他这么说,好像有点道理,长者好而烦其令。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也提到,苛政猛于虎!从我这里发出命令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龙儿,可是传到下面,估计就变成少主殿下喜欢白蛇,所有人肯定竭尽全力寻找。然而不是每条蛇都那么善良,捕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百姓因此受伤,乃至丧命……
想到这,有些犹豫不决!我的个人意愿当然重要,可是如果因为我的个人意愿而让许多无辜百姓丧命,那绝非吾愿!
既然黄公公这么提醒,说不定他有更好的办法。我尝试问:“依黄公公看,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黄公公得意一笑,也不做声。过旁边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四个字‘君权神授’。
这厮跟我打哑迷……看了半天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啥意思?”
“嘿嘿!殿下,自古帝王均是天命所授,您何不编个故事?”
“怎么编?”
“那还不简单!您就说,高祖皇帝托梦,当年他斩杀了白蛇,犯下杀劫,导致当今天下分崩离析。如今那白蛇已位列正神,与高祖皇帝同殿为臣,为弥补昔日过失,特命殿下找到白蛇后人,用香火供奉,使其功德圆满,以此弥补昔日过失,而后方可统一九州!”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