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拿出一样东西,比如拼音字母,阿拉伯算数,就能反驳的那些人哑口无言!更何况还有科学这门大杀器,保证让他们顶礼膜拜,口呼先生!
刘强从现代收集整理了很多中小学教材,挑选重点,去除明显的时代痕迹,重新印刷,编辑成适合在大明教育的教学课本材料!
招募条件十分丰厚。每人每月八两银子的束脩,三天假期,学堂里面有食堂,先生和学生吃喝全免,每年夏冬两季下发先生和学生两身衣服,本身北方的读书人,家境条件都不是很好,大多数都是寒门学子。
刘强不相信这么优厚的条件会没有人来。
结果培训头一天就来了三百多读书人,刘强没急着开始讲教材内容,而是向他们讲述了王朝的兴替,文化的传承。
刘强怕自己讲的东西,会招致他们的反感,巧妙的运用一些大道理,掩盖一些不适合说的儒家理念!
众人听的如痴如醉,彻底被刘强的煽动性演讲给洗脑成功!
虽然有一些人觉得讲述太过粗俗,但是大道理讲得通,但也不得不捏着鼻子继续听,毕竟待遇给的太好了。
从这天开始,他就开始了苦闷的讲课生涯,一讲就是半个月。
下边儿听讲的这帮书生,越来越佩服刘先生,对!你没听错!刘强从刘东家晋级为刘先生了!
府衙早已划出大批建设储备银,来支持免费教育的建设,甚至在学堂立起石碑,刻上出资人员名单,上面全是东昌商会的会员,
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和百姓通通记住他们的美名善举,也算青史留名了,众人无不拍手叫好,这种留名的机会是不可多得!
全府的百姓早已经沸腾了,魏知府和刘强的名声再也压不住,东昌商会的会员也跟着沾了光。
如果现在有人敢在背后说他俩人坏话,被人听到暴打一顿那都是轻的!
这天东昌府的孩子们开始上学了,东昌府东南西北,各建了一所小学和中学,暂时只招收了七到十二岁的男孩!
刘强还没打算要去办什么女子学校,太毕竟惊世骇俗了点儿,得一步步慢慢来,不然某群老顽固,会提刀过来砍人也说不定!!
孩子们来到学堂见了先生,分了班级。每个班有四十人,有十个班,刘强照搬现代小学课程表制度!从最开始的认字阶段学起,拼音,数学,等等!
中学则是有一些学问功底的读书人,大概每个学堂有一百人左右,继续学习原来的那套四书五经,刘强带来的一些后世基础文化课,增长学识!
这些学生都很感激刘强魏知府给他们带来的机会。
刘强把耕种和教育,安排妥当。又开始安排工业园区的那些工坊,经过考虑,还是让会员参与进来,和府衙一起共同管理。
包括原材料的运输,工人的招募培训,商品的加工制作,和后续的售卖!刘强全部交给各家安排的掌柜,和府衙的典吏去负责!他和老魏负责监管审查!把握大方向!
刘强回了现代把重要的原材料,和加工技术用到的机械,改装成了手动或者畜力,给弄了过来!
如今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马上就要开动开始生产,其实马车场和蜂窝煤还有香皂早就开始大批量出货了!
糖果造纸和火柴蜡烛马上投产,有些原材料在现代很便宜,这边暂时不容易弄到的,刘强全部都是从现代带过来的,最多的就是招募工人。
二月底,比赛场那边接近尾声,光明小区进入收尾,小松负责的剧院开始招募人才,一切都是那么顺利。
刘强之前招募了两千人,建设东昌酒楼,地址就在比赛场路南面,把一片从东到西的商铺全部拆除,建设高三层,长三百米,宽二十二米的酒楼!
答应给每家两间底商置换,那些人看到刘强拿出的效果图,当天就搬出去了。
同时刘强关注每个工地,把剩余劳动力,全调去了东昌酒楼那边,因为临近完工,这些工地已经用不到那么多人了!
人多力量大,建设速度很快,刘强经常待在这边,这可是唯二的面子工程,必须要做好!不然会让同行笑话!
此时的东昌府,已经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了,所有东昌府人都看到了这些巨大变化,自然也包括自家的!
很多人在这次大建设当中挣到了钱。而随着外来的人口增多,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府城中的客栈早就不堪重负,刘强呼吁大家,把家中闲置的房屋收拾出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