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啦来啦!
大臣们全都激动起来,倒要看一看这位风度翩翩的国师大人,会说出个啥道理出来?
甚至有些官员已经拿起了笔,打算记上一些自认为重要内容!
“国师请讲!”
“陛下,眼下大明最重要的事情就一件!”
“哪一件?”
“那就是让所有百姓吃饱饭!”
“不能因为无粮再饿死哪怕一个人!”
老朱主动捧哏道:“嚯……!国师口气倒是不小!这如何能够做到?”
“呵呵!其实陛下已经在做了,只是没有把大明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与这件事情联系起来罢了!”
“哦!”
“陛下还记不记得,臣让人写满东昌府的一句话?”
“哪句?”
“想致富,先修路!”
“修路?”
大殿里所有人都在琢磨这句话,不明白修路怎么和百姓饿肚子扯上关系了?
“朝中不是在组织钱粮人手,修建南北大官道吗!”
“既然开始撸起袖子干了,干嘛只修那一条?”
“依臣看,不如把连接各府的驿道都修一修!”
“陛下可以下旨,让各府收拢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去修路啊!”
“不光包吃包住,每月还有工钱可拿!”
大臣们:“嘶……!疯了吧!”
“就算你是财神爷,那钱也不能这样花啊!”
户部尚书徐本急忙起身!
“国师大人,此举怕是不妥吧!”
刘强扭头看向这位老兄,他还没记住这人是谁,不过看位置就知道,这位肯定是七部大佬之中的一位!
徐尚书本来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如果这个计划大规模铺开,那他就是那个要出钱的部门。(大明商业银行独属在外)
如果按照刘强这种做法,今年户部别想留下一文钱!
“有何不妥?”
徐本顶着一二把手的压力,开口问道:“如果大部分百姓去修路,那谁来种地?那么多人吃什么?这又要花掉多少银子?”
刘强背着双手,溜溜达达走到徐本跟前。
“这位大人如何称呼?”
好家伙!合着前几次的自我介绍,你丫全都没往心里去啊!
“回国师大人,下官户部尚书,徐本!”
“哦……!原来是徐尚书啊!”
刘强这不阴不阳的一句话,顿时让徐本变得惴惴不安起来。
“徐尚书可知,这个时节的大明百姓都在忙些什么?”
徐本懵了,他哪里知道百姓如今都在忙些啥?前段时间他倒是知道,那时的百姓们都在忙着播种冬小麦。
估计这会儿忙完,地里应该没啥活了吧?
但是还是让他想到了两种可能。
“这时节的百姓,可开荒,可疏通沟渠!”
“然后呢?”刘强继续追问道。
“然后……?然后下官就不知了!”
特么的,百姓能干的事多了去了!你让老子怎么说?
刘强嘴角上扬,和颜悦色的说道:“徐尚书说的不错,往年大部分的百姓到了冬季,除了应付朝廷摊派下去的徭役外,基本上也就无事可做了!”
“然而今年却是不同以往,陛下取消了无偿徭役改为有偿雇佣,不知徐尚书今年打算如何作为?”
徐本回道:“今年的徭役,每人每天给三十文工钱,早晚两餐饭食!”
“不!那太少了!”
刘强面相所有人,唯独背对着老朱,开口大声说道:“银子不管放在家或者放在银行,对大明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钱只有花出去,让它流通起来,大明百姓才可以真正的富裕起来!”
这种观点一出,倒是惊呆了众百官!
“我举个栗子!”
“今年冬天,假如有一百万百姓参加修路计划,每人每天能拿到五十文工钱,朝廷负责早中晚三餐饭食,三个月下来,百姓们就能赚到四两五钱银子!”
“这一百万人有了钱,他们就会花钱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
“就拿棉衣布料商举例!”
“买棉衣布料的人多了,商人就赚到了钱,他们会到处收购各类原料,或加大投入生产!”
“如百姓种的棉花,织的布匹,工坊染色,裁缝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