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常。北明、莽蒙、北蛮、西奴、青甘、倭贼,天下事物从一开始都是一片虚无,他自知是他缔造了一切,即便自己到了这里只是一个活着的人,或是蜉蝣,抑或是蝼蚁。可他不惧了,他便是天理,他便是伦常。
他给自己造了一个盔甲,坚硬无比,眸子看着谢熠秋的时候却尽是柔情。
我们会从泥潭里爬出来,抬头便是九重宫阙。
他想。
九天外,寰宇中,我全给你。
第120章
卫扬死后, 他的骨灰被昭楚些领回了靖云港,没有“入土为安”。他们乘着靖云军的战船一路南下。北明的海域辽阔,站在船上能看见水天相接, 黎明的太阳照的水面荡出金光,他们跨越三千余里,终了撒手,一捧自在的灰烬迎着海风消失在了人世间。
李南淮用完了养身子的药, 遣退了殿内的人,只留了一个王宏。
“朕本想着留卫扬在帝京,靖云侯在, 靖云军在, 闻氏一死, 只要卫扬与朕一条心, 朕的势力便不可撼动。”李南淮坐在案前,“可朕算错了一步棋, 这棋便死了。王叔, 卫扬觉得朕是在打压靖云港, 将朕想给他的富贵看作囚禁。”
王宏道:“当初陛下的清宁军并入了靖云军, 靖云港的势力已经不容小觑, 陛下抬举靖云侯却也不能任其发展, 留他在帝京实际上是在为靖云港考虑,陛下不必自责。只是有一点, 靖云军没有活生生的人握在陛下手里了,那便是独立于帝京之外了, 不论一个人或一支军队对陛下多么忠诚, 中间没了人, 势力一强, 便难保其心了。”
李南淮思索片刻,“王叔何意?”
“陛下手里要有绝对服从的军队,有绝对服从的人,陛下要懂得制衡。”
“舜秦军。”李南淮道,“朕要死死地拿住谢岫。”
“舜秦王将儿子留在帝京,誓死为陛下收回青甘,谢岫也帮着陛下除掉了闻氏,天下人再也不会怀疑陛下与谢氏的关系。陛下,此时是提拔谢氏的良机。舜钦军的势力绝不能削弱,舜秦王更不能死了,此时他为陛下的青甘,陛下不必给他封赏,但要给他军备。”
说白了,他不必再担忧舜秦王有不轨之心,毕竟从一开始舜秦王便将谢岫送来帝京,就是要让李南淮信任他。且他在楯州要打的青甘,是西奴。
如今李南淮不得不信任远在楯州的舜秦王了。
闻律及其随从谋反的一众人被斩首示众,那日天色阴沉,鹿刑台上遍地流着血,一颗颗头颅滚下。
谋反之罪不该留与闻家有任何牵扯的人活着,但闻家的姻亲是苏家,而苏家又有一个郑覃在通州,也是受任攻打西奴的一将,于是李南淮不得不考虑这层关系。
苏家人不管闻律的死活,闻律自始至终把苏家当狗用,苏家早就看不惯闻律,死了倒好。可闻元洲是他苏家宝贝独女的郎婿,又对他爹的谋划毫不知情,若给他爹赔了命,苏家是会不高兴的,他们定然不愿看着女儿成了寡妇,且闻家是因为谋反获罪的,苏家要赔上的还有女儿的名节。
李南淮留着郑覃还有用,一定不能这个时候开罪了苏家,于是便留了闻元洲一命,关在诏狱。
.
诏狱里阴风阵阵,闻元洲躺在干草里瑟缩着发抖。如今已经深秋,他的衣裳单薄,这地方又四处漏风,好似马上就要冻死他。
只听“咣当”一声,来送饭的狱卒敲了一下杆,喝道:“滚起来吃饭!”
闻元洲被猛地惊醒,他浑身没劲地爬起身,踉跄着过去,问:“陛下何时放我?”
狱卒将饭搁下,没好气道:“你家谋反,陛下留你一命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你他娘的还想出去?!你怎么不上天啊!”
闻元洲跪在地上,“陛下没杀我,那便是留我活着。我于陛下有恩,陛下定然记得。”
狱卒手里拿着馒头半蹲下.身,笑道:“这世上竟有人敢说自己对陛下有恩?我告诉你吧,你的‘恩’它不叫‘恩’,那是你该做的,咱们当奴才的,为陛下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谁让咱们是奴才呢?你该不会觉得自己是主子吧?还想让陛下记得你的恩?”
狱卒将馒头一丢,滚到了闻元洲身后,沾了一地土。
闻元洲一惊,怒视着狱卒,“你竟敢如此轻贱我!我乃御史台从三品大夫,陛下饶我不死,便一定会放我出去!我与闻律无关,狗奴才你怎敢!”
狱卒干脆一脚踢翻了地上的稀饭,道:“你如今还在里面呢,狗奴才你看不上,可你现在连奴才都不如!咱们狱中可不论官职品阶,到了这里,管你是三品大夫,还是天皇贵胄,都他娘是贱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