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东洲往事 > 第30章 虢氏姐妹(一)

第30章 虢氏姐妹(一)

“有,当然有了,那一年她才十八岁,一个没有父兄可依、也没有孩子的十八岁孤女,有的是人对她虎视眈眈。或许是她命不该绝,当时是永昌二十八年,正是南越国打败我国、声名远播的时候。她……”说到这里他忽然停下了,瞟了郑安雅一眼。

郑安雅哪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笑道:“叔叔只管说,我不生气。那会儿是我太飘了,回想起来,南越国是个不错的对手。”

“那我可说了啊,”房如樨笑道,“她父亲不是做绸缎起家的嘛,后来也做麻布,她就捐献了一大批布帛给朝廷做军服,得到了朝廷的表彰。如此一来,商户们都对她高看一眼,也不敢随便欺负她。”

“那她如何处理父亲的遗产呢?你方才不是说,已经出嫁的女儿不能继承父母的遗产?”

“那就是她高明的地方了。南越国的法律并没有规定外嫁女不能继承父母遗产,只是民间约定俗成地认为她们出嫁时已经将属于她们的那部分财产作为嫁妆带走,因此父母去世后家产通常全部由儿子继承。她父亲没有亲兄弟,只有一个妹妹是当地的县令夫人,她将遗产分成三份,一份给了姑姑,一份给姐姐,只留一份给自己。当然了,姑姑和姐姐分得的财产主要是绸缎庄的股份,那两位都要忙夫家的事,整个绸缎庄的经营权自然就落到了她的手里。不是没有远亲族人告她的状,但状纸递到县令手里就被驳回了。”

“对啊,姑姑也是虢氏出嫁的女儿,如果县令判她不能继承父亲的遗产,那姑姑更不能继承兄弟的遗产了。县令夫妇白白得了那么大一份好处,肯定向着她说话。”郑安雅道。

她思虑片刻,又问道:“叔叔,你是说这个人有办法对付孤竹国?”

房如樨道:“此人行事,喜欢利用人性的贪婪,先给人一点好处,引诱对方花费大量的钱财或人力投入进去,再给其致命一击。我只说一件事情,行不行王上自行决断。”见郑安雅颔首,他说:“王上可听过一句话:‘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听过,说的是一位贫困的养蚕女子,终年辛勤劳作,却穿不起一身用蚕丝做的衣服。”

“没错,当时的南越国的蚕农都集中在如今的桂林郡,约有数万户,他们常年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只因他们产出的蚕茧只能卖给几个固定的商户。而那些商户大多奸诈,遇到丰年,他们必定压价,使得那些农户赚了产量却赚不到钱,而到了灾年,那就更不用说了,蚕这种东西很娇贵,稍不留神就就会病死一大片,蚕农也会因此破产。虢太公为人公道,讲究诚信,不忘出身,虢仲靓当家之后,继续延续父亲的善举,不在丰年压价,每年还贷款给那些破产的蚕农,让他们可以生存下去。久而久之,她不仅得到了十里八乡的赞誉,还和当地的蚕农们结成了牢固的供销关系。蚕农们都知道,把蚕茧卖给虢家是最好的:丰年能保证价格,灾年能得到贷款。即便有时候蚕茧价格上涨,别的商户想趁机用高价挖墙脚,也经常挖不动。就在虢仲靓当家的第三年,也就是永昌三十一年的年初,有几个丝绸大户排挤她,时常派地痞流氓骚扰她的店铺,甚至放出话来要让她在当地无法立足。虢仲靓得知后不慌不忙,先找来附近几个县的养蚕大户和与她亲近的生丝贩子,告知他们生丝和蚕茧即将涨价,让他们收了蚕茧后不要轻易卖出去,等涨到五倍价格再出手,生丝也是如此。蚕农们半信半疑,因为在此之前哪怕蚕茧再稀缺,价格也不会高于平常的两倍。不过碍于虢太公的面子,他们还是照做了,毕竟蚕茧容易存放,晚几天卖问题不大。没过多久,当第一茬蚕茧收获的时候,果然涨价了。”

“她怎么知道要涨价?其他商户不知道吗?”郑安雅问。

房如樨微微一笑,说:“受她控制的蚕农占了所有蚕农的半数以上,他们都不卖,市面上蚕茧总量少了,价格当然上去了。”

“哦,是这样啊。”郑安雅笑道,“那后来呢?”

“蚕农们看到价格真的涨了,便信了她的话,更不肯往外卖了。说来也巧,那几年南越国国力蒸蒸日上,百姓越来越富足,丝绸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此一来,从蚕茧到生丝,再到素绢和成品绸缎一起涨价,没过多久蚕茧的收购价又涨了五成。这下,连那些不受她控制的蚕农也纷纷待价而沽,各路商家也开始囤货,蚕茧价格一路走高,很快就翻了一倍。”

“有人买没人卖,那价格岂不是还要高?”郑安雅问。

“是的。而且就在此时,赵子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