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任何男人?但孝顺的王鑫又不想弗了母亲的好意,就天天跟着母亲应付差事。大龄未婚的女儿,放个年假也不得轻松。
李汉唐回老家也一样不轻松,照例是众多亲友都来拜访。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人性使然,李汉唐完全能理解。再说千大万大,娘舅最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李汉唐半点儿不敢忘记,更不能让人说出国喝了一点儿洋墨水忘了祖宗。他始终记得骑在舅舅脖子上摘甜杏的恩情。更不会忘记姥爷背着他走五里山路去县城赶集,填饱了肚子再瞒着大表哥偷偷多给两块糖。这些可都是跟他血脉相连的至亲至近的亲人啊!自家的至亲来访,县里不相干的人也来访。亿万富翁李汉唐回家乡探亲的事情在这小小的县城里绝对是头等大新闻,县委县政府的各大领导闻风而动,齐聚白沙河边的小小村庄拜访。话题自然是希望从家乡出来的天才能给家乡的建设多多助力多多支持多多投资。这些事情当然会牵扯他的时间和精力,但他李汉唐并不恼怒。他深深懂得,一个人有能力,就应该照应家乡的父老乡亲,就应该为家乡的建设多多出力多作贡献。他的天赋是他头顶上的老天赐予的,是他脚下的大地孕育的。人不能忘了初心、根本。当着父母、亲朋的面,在父老乡亲面前,李汉唐郑重向县领导承诺投资:一部分给大爷他们在白沙河村建一个现代化的蔬菜生产基地,一部分给娘舅建一个木材加工厂,各投资两百万美元,后期看生产效益还可以再追加投资。这两个项目,也是李汉唐深思熟虑后根据各自的资源决定的。自己的家乡白沙河村,只有大片的泥土地,而舅舅村的西山脚下,只有大片的山岭荒坡。县委领导听了,当即作出决定,把姥爷家乡西山脚下那一大片三百多亩的荒地批给了村里建厂房。反正有你娘舅在那里负责,那么大的一片空地,不信你李汉唐不把它建设好。另一个决定是紧急命令县农业局必须无条件提供蔬菜种植技术支持。反正县里能支好的锅灶都支好了,灶火也点燃了,就等你李汉唐买米下锅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能否吃上香喷喷的热乎饭,全看你李汉唐的了。在这一点上,李汉唐对家乡的父母官还是挺欣赏的,只要愿意用心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发展,他李汉唐自然愿意大力支持。因为他知道,这里,是他的家乡,这里,生活着他的亲人。
县领导满意地走了,一中母校的校长和班主任带着一大帮同学又来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浓浓的师生情谊中,校长说李汉唐给学校带来了好运,县一中连年招生爆满,连他李汉唐当年最喜欢的图书室都被用来当了教室。没说的,李汉唐再掏一百万人民币给母校建个教学楼。
做这些事情,他李汉唐一点儿也不觉得违心。能为家乡,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如果家乡能因他的付出从而更好地发展起来,他心里更高兴。
本来李汉唐打算两周后、春节前,他要回美国一趟的,毕竟自己在那边动动手,这边的父老乡亲就会有米下锅。但天天事情太多了,虽然繁杂且细小,但亲情浓厚,扯也扯不开,于是索性就一直留了下来。这次回国,李汉唐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办,那就是把大嫂、大姐、二姐全家都接到美国去。自己发达了,家人也一定要跟着自己过上好日子,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当前,不得不承认,有国际视野的教育才更适合未来的发展。
为了迎接李汉唐一家的到来,大爷让习武哥把自家的那头大肥猪给杀了过年。春节,在祥合的氛围中到来了!年三十的晚饭,习武哥在四叔家的院子里办了四桌,老哥四个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了个团圆饭。饭后,众人围在客厅里一边嗑着瓜子喝着茶,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听着刘德华的《忘情水》,看着赵本山的扯淡(蛋)小品,欢快的笑声充满了小院。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众年轻人都到院门外面放鞭炮。大哥还专门准备了二十四响的礼花炮。不一样的声响和漫天璀璨的礼花,顿时引来了众人围观。放完鞭炮,吃了大娘和母亲亲手包的饺子,然后是小辈给长辈拜新年,发红包。李汉唐对这样的生活很向往,也很能融入其里,乐在其中。多少年了,今天他才能得以过一次这样富足、美满、祥和的春节。真好!
此时的他,就是个标准的中国大男孩,半点儿也没有亿万富翁的样子。此时,在他的心中,亿万美元只是个数字,只是他用来战斗的工具。而此时他在家乡,是在养精蓄锐吸取能量。
直到二月初,李汉唐才带着全家连同王鑫乘国航班机飞回纽约。
在长岛的庄园里,嫂子和姐姐专职照看孩子们。此时,内华达的农场里还是一片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