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孟飞3岁的时候,妹妹出生了!第一次见到粉嫩的小婴儿,孟飞充满惊喜,她太可爱了!哪怕只是沉睡的样子。握紧的小小拳头里,攥着一点点毯子上的绒毛,手指纤细得像鸡爪子,睫毛长长的,小脸圆圆的!她并不像临床婴儿那样皱皱巴巴,而是饱满、明亮,好看极了,孟飞总想去摸一摸这个小可爱!妈妈说“这是妹妹,以后你是哥哥,要爱护、让着妹妹啊”。三岁的小男孩郑重地点头“嗯!”他真的把这个承诺践行了半生!
爸爸给妹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孟叶,小名:小叶子。
因为妹妹出生在冬天,妈妈出院以后,坐月子期间,孟飞围绕着妈妈和妹妹,玩耍在温暖的火炕上,成为美好的记忆,这份快乐和有妈妈整天陪伴的安全感,让孟飞更喜爱妹妹。以三岁小小的他,居然有一次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妹妹换尿布,可是打开了,尿布拽出来扔在旁边,他忘记给包上!
妈妈很快就要上班了,上班之前,奶奶从南方来了,全家因为有奶奶来照顾,大大松一口气!孟飞也可以不去托儿所了。有妹妹真好!
奶奶操一口南方口音,经常听不懂,但奶奶会用方言说笑话给孟飞听“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瞎话儿,瞎话儿,锅台上种了二亩瓜,馋嘴的小孩儿来偷了,瞎子看见了,聋子听见了,哑巴说了话,瘸子去追了……”奶奶每讲一次,孟飞都笑得倒在炕上,把小腿举在半空中,乱蹬。
冬天的早晨,如果压的炉火半夜熄灭了,会很冷,妈妈会赶紧起来点火做早饭,奶奶会把很冷的孩子揣在怀里,温暖他们冰凉的小脚丫,孟飞很爱奶奶,奶奶也很爱孟飞和妹妹。
到了夏天,把还不会爬的妹妹,放在大炕的最里头,边上挡上吃饭的桌子、还有所有的厚被子,以保证熟睡妹妹的安全。奶奶会带着孟飞在很大的院子里种菜、浇水、除草。长出来的黄瓜小钮,只有小手指那么大,奶奶说:还太小,等长大点再吃。孟飞一会儿去看一遍“怎么还没长大呢?”“现在长大了吗?”看几遍之后,奶奶就会心疼孙子,摘下来给他吃“吃吧,早吃晚不吃!”偶尔会在隐藏的叶子底下,发现一根较大的黄瓜,那可真是惊喜!
妹妹长大一点儿了,因为妹妹有一次,从大炕的里面,越过高高的被子,掉到了地上!奶奶心疼极了,从此奶奶用背带背着妹妹,做各种家务,包括种地、除草。
有奶奶在的日子是幸福的,爸爸妈妈每天下班有热饭吃,他们中午下班回家也不用紧赶慢赶的点火热饭,吃完就走。奶奶还养了十几只鸡,家里有鸡蛋吃!那个时候是没有钱买肉的,鸡蛋很好的补充了营养。
妹妹出生的第二年,奶奶养了一头猪!爸爸和同事一起,买了两个小猪仔,同事的老婆左挑右挑,选了半个小时,挑走了她认为更壮实的那一个,挑剩下的归了爸爸。奶奶又多了一项任务,每天去野外采猪草,还有种了吃不完的土豆给猪吃。到了入冬,爸爸这头猪比同事那头猪多杀了一百多斤肉!是奶奶喂的好!全家欢天喜地,有肉吃了!冬天可以把肉冻起来吃一冬!还是要省着吃的,到了春天,奶奶就把猪肉切成薄片,放很多盐,炒出来,连油带肉放进坛子里,炖菜的时候舀上半勺,菜就会很香!
第二年,奶奶又养了一头猪,这一次没那么幸运,长到半大,赶上瘟猪了,眼看着那头猪不行了,爸爸赶紧找来人把猪杀了,瘟猪是舍不得扔的,虽然爸爸妈妈在医院,比别人更注重健康,但是缺吃少穿的年代,怎么舍得?用高压锅多炖一阵一样吃了。
爷爷在南方病了,没有人种地了,奶奶一方面要回去照顾爷爷,种地,另一方面她想家了。奶奶走了,孟飞哭了很久,那个时候,他不懂爱爸爸妈妈,他很爱奶奶。
孟飞和妹妹欢乐的好日子告一段落,爸爸妈妈只能把他们俩一起送去托儿所。托儿所里的孩子是不分大小班的,小小孟飞突然就肩负使命,他会经常去看看妹妹,妹妹哭了,没有阿姨管,他就在旁边,学着奶奶的方言说笑话,逗妹妹笑,哄她:一会儿妈妈就来了!
托儿所很远,在医院的旁边,每一天的行程更加艰难:爸爸会背着妹妹,妹妹被小棉被包裹的严严实实,连头也要包在里面。妈妈坐在后座上。爸爸在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安放一个儿童座椅,是厂子里找人焊的那种,里面垫上一个棉垫,不垫就太凉了。小孟飞就坐在前面,一家四口,爸爸日复一日艰难的骑行上下班。那个时候,爸爸妈妈最大的愿望是能换房子,换一间保暖的砖瓦房,最好能在医院附近!一直到上小学,也没有换成房子。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