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后,天气、水文都比较适宜,叶丹妮和贾立冬商量了一下,决定再次下水。
叶丹妮新买的潜水用具确实很先进,别的不说,单说潜水用的氧气瓶就令人耳目一新。通常情况下,单个的铝合金瓶体,一般容量不超出12L,可以使用一小时左右。她这次购买的是双瓶,其中一个是普通供气瓶,和常规的用法没什么区别;关键是另一个压缩瓶,瓶体中安装着微型氧气发生装置,可以产生高纯度的氧气。两个瓶体相连,一旦供气瓶中的气压降低,压缩瓶通过减压和稀释,可以向供气瓶缓缓补充氧气。如此一来,整套气瓶的供气量和使用时间可以增加六倍以上。
精良的装备,对于技术一流的潜水员来说,好比是如虎添翼。贾立冬欣喜若狂,没想到叶丹妮这么舍得下血本。
和第一次下水一样,时间还是选择在后半夜,贾立冬和叶丹妮再次去湖神庙上了香,依然装模作样地雇了艘小型货轮,还是他俩和高路凡三人联手行动。
高路凡因为此前和贾立冬闹过不愉快,这次见面,对贾立冬拉长了脸,神情更加冷淡,甚至都不愿意搭理他。
贾立冬也不以为忤,心想:反正我又不会长期和你共事,你不给我好脸色看,我又何必理会你。
这次,叶丹妮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潜水装备外,三人的主从关系也明确下来。由于鄱阳湖的水域过于特殊,三人中以贾立冬的经验最为丰富,因此,叶丹妮把水下指挥权交给贾立冬,其余人一切行动听他的号令,包括她自己。这让高路凡的脸色更加阴沉,可是他想到上次遇到的险情,只得隐忍不发。
下水前的准备工作一切顺利,下水的地点也依然和上次相同。有过第一次的下水经历,叶丹妮和高路凡明显要谨慎的多。三人下到水中,无惊无险地通过水流最上层的缓流层,再小心翼翼地通过中间的急流层,很快就下到了上次他们遇险的漩涡区域。
他们三个人的潜水装备中都带有水下无线通话功能,贾立冬喊了声:“我们先停一下。”三人同时止住身形。尽管高路凡对贾立冬有一万个不甘心,但他也知道水下如战场,不服从命令等于自寻死路,所以配合得还算可以。
他们的潜水装备中,除了挂在腰间的潜手电筒外,还各自配备了一只潜水头灯,和面罩连在一起,有点像矿工安全帽上的矿灯,但这盏潜水头灯照不远,只能在小范围内使用。
贾立冬打开潜水电筒,查看四周的水下环境。令他意外的是,上次在这个区域中存在着好多个大漩涡,可是今晚却一个也没有发现,感觉湖水是完全静止的,仿似一潭死水,各种水下生物很悠闲地在他们眼前游来游去。
叶丹妮好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那些漩涡怎么都不见了?”
高路凡说:“是不是我们还没下潜到上次的深度?”
叶丹妮打开潜水表上的海拔深度测试功能,说:“水下27米,已经潜得比上次还深了。”
贾立冬把手电筒的光束对准一根悬浮在水中的浮萍残枝,观察了好一阵,也没发现有什么变化。
叶丹妮说:“看来湖底的漩涡每天也在发生变化,冬子,你有没有听老人们说起过湖底漩涡有什么规律?”
贾立冬说:“老爷庙水域太过复杂诡异,就是在湖上讨了一辈子生活的资深水耗子,也不敢轻易触及这段水域,所以有关湖底漩涡的事,大多只是传说,并不值得相信。只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地矿部门对老爷庙水域进行了航拍,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低空拍摄的彩色红外航空照片中,发现这片水域底下居然存在一个巨大的沙坝,长约2公里,呈东西走向。正是因为这个沙坝的存在,阻挡了席卷而来的水流,在湖水底部形成巨大的漩涡,水流的大小是形成漩涡强弱的关键。”
高路凡一声冷笑说:“前天本地刚下了一场大暴雨,鄱阳湖水位都涨了,水流自然更强,按理湖底的漩涡会比上次见到的更大,怎么会反而不见了?丹妮,你真以为这小子什么都懂吗?”
贾立冬毫不理会高路凡的冷嘲热讽,心中也在暗自奇怪,水流大了,漩涡怎么反而没了呢?
叶丹妮说:“我们继续下潜,下到湖底看看。冬子,你看行不?”
叶老夫人的那尊佛像落水后自然会沉入湖底,要想把佛像打捞上来,当然还得往下潜。
贾立冬说:“好,我们下潜时不要太快,小心注意四周的动静。”
鄱阳湖最深的地方也就三十多米,流动的湖水带来大量的泥沙,湖底积淀着厚厚的泥沙。三人下潜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