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冬知道他们得尽快想办法逃出去,否则,一旦鄱阳湖底的淤泥承受不住水压,漩涡再次形成,到时大量湖水下灌,暗河就会涨水,不知道会不会把这里的空间全部灌满,如果灌满,那就非常恐怖了。
叶丹妮身上的伤痛略有减轻,就是饥饿难耐。忍不住问了声:“冬子,你饿不饿?”
贾立冬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被她这么一问,更加难受。说:“你别想这事,否则会越想越饿。”
叶丹妮没好气地说:“那我想什么啊?你难道还能指望街头的乞丐去考虑国家大事,民生经济?民以食为天,咱是小老百姓,吃饭穿衣是头等大事。”
贾立冬笑着说:“我的意思是让你转移注意力,如果你一定要想这事,也不是不可以,就权当是节食减肥,少吃一两顿饭会消耗掉不少卡路里……”
叶丹妮又叫了起来:“你觉得我很胖,需要减肥吗?我从来都是靠运动瘦身,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说到最后捂着肚子呻吟起来。
贾立冬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再扯下去,问:“想不想听我吹笛子?这可是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一项才艺。”
叶丹妮说:“你身上有笛子吗?”
贾立冬不搭话,从脖子上挂着的项链上取下一个小吊坠,放到唇边一吹,虽然只能吹出两三个简单的音符,却清亮悦耳,一首《秋日的私语》被他吹得婉转动听。
叶丹妮好不意外,打开手电筒一照,见他嘴上吹的是只小拇指长短粗细的小物件,顿时大感兴趣,伸手夺了过去,发现沉甸甸的,材质是银的。“蛮精致的,送给我吧。”
贾立冬说:“不行,这是我的护身物,从小到大,它从没离开过我。”
“真够小气的,还找出这么个脑残的借口……咦,怎么像一条小鱼啊?”
小银笛成鱼形,鱼嘴大张,刚好是吹气的那一头。这只小鱼笛在贾立冬的身上挂了二十多年,早已被他磨的银光锃亮,鱼头上的鼻眼却依然清晰可见。
贾立冬见叶丹妮突然不说话了,以为她在生自己的气,忙说:“这样吧,等我们上岸后,我一定再弄一只更有趣的小笛子送给你,好不好?这只小鱼笛有关我的身世,真的不方便送给你。”
叶丹妮若有所思地点了下头,说:“这只小鱼笛你是从哪里得来的?为什么和你的身世有关?这样的小鱼笛是不是很普遍,到处都能买到?”
贾立冬说:“当然不是,这只小鱼笛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从没见过第二只。而且它关系到我的身世,当然不可能很普通。”
叶丹妮说:“你就别卖关子了,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吧。”
“我从小就是个弃儿,是我爸从鄱阳湖边的芦苇丛中把我捡回家的。当时他刚好从湖边经过,听到芦苇丛中有吹笛子的声音,觉得好奇,就停下身来细听,然后又听到微弱的呼吸声,就下水拨开芦苇丛一看,发现芦苇丛中的水上漂着一个木盆,盆中放着不少衣物,里面裹着一个婴儿,那就是我。那天是立冬日,天气比较冷,我已经被冻得脸色发紫,连哭也哭不出来了,我爸听到的呼吸声其实是我全身抽搐而发出的声响。我的脖子上用红绳子挂着这只小鱼笛当时别在我胸前的衣襟上,湖上的风灌入吹气孔才会发出声响。”
叶丹妮悚然动容,说:“没想到你的身世这么悲凉,刚出生就遭抛弃。你爸是因为笛声才发现你的,所以你认为这只小鱼笛是你的幸运物,那还是还给你吧。”
贾立冬接过叶丹妮递过来的小鱼笛,说:“在部队时,生活比较枯燥,这只小鱼笛就是我最好的伙伴,战友们都喜欢听我吹笛子。”
“你以前是不是常常吹笛子给于半欢听?”叶丹妮心中突然冒出这个想法,想也不想就问了出去。一经问出口,才发觉在这个时候问这样的问题,显得有点矫情。
贾立冬的心头却是猛地一痛,竟然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他清楚地记得,父亲带着他从鄱阳湖西岸搬家到湖东岸那年,他刚好14岁。来到他们现在居住的山前村时,天上正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大朵大朵地从衣领口往里灌。
那天把他们父子领来看房子的人就是于半欢的爸爸,她跟在她爸爸的身后,用好奇的目光不停地打量着贾家父子。她身上穿着件粉色的,带有白色翻毛领子的滑雪衣,头上扎着个红红的蝴蝶结,更加衬得她肌肤胜雪,眉目如画,漂亮的像个天使。当时贾立冬就觉得眼前一亮,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两人目光对接时,她冲他微微笑了一下,脸上露出浅浅的酒窝。
贾立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