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一辈人说的,我们这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
就是抱养别人家小孩以后,从养父母抱养孩子这一代开始算,三代以后,抱养的孩子的孙子,不跟着父亲的姓氏,而是改回爷爷抱养之前的姓氏。
就比如我小叔小婶家抱养的男孩,我堂弟蓝勤,蓝勤的亲生父母,是我小婶的亲姐和亲姐夫,蓝勤的亲生父亲姓徐,这代表着蓝勤堂弟的曾孙子,得改回姓徐。
我大爷爷的大儿子也是抱养的,但是蓝全堂大伯的亲生父亲也姓蓝,所以他就没有三代以后改回亲生父亲的姓氏的说法啦!
哈哈哈哈…………
本身就是同一个姓氏,只是同姓不同宗而已。
我干爷爷的女婿的爸爸也是抱养的,刚开始我干爷爷女婿的儿女,都称呼我爸爸为舅舅。后来干爷爷女婿的儿女都结婚生子了。
干爷爷的女婿的儿子的孙子出生后,就改回他原来的姓氏了。因为干爷爷的女婿的爸爸,在未抱养之前姓蓝。
所以干爷爷女婿的孙子出生后,孙子就姓蓝。令我奇怪的问题是:“干爷爷的女婿的儿子,又没有改回蓝姓,只是孙子改姓蓝。为什么干爷爷女婿的儿子,就不再称呼我爸爸为舅舅,而是称呼我爸爸为叔叔。”
还有就是买来的孩子,也没有三代以后改姓氏的说法。
听人说村里李斯培三儿子(李明)的孩子是买来的。有人说是因为李明叔叔的老婆不能生,具体究竟是谁身体的问题,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我大侄子本来不会生下来,但是由于小弟蓝致富和龙桥拖拖拉拉,以及后来在我爸爸的劝说下。才有了蓝天天的出生。
蓝天天出生以后,李斯培的妻子,听人说,我小弟蓝致富和龙桥两个人不想要孩子,于是问到我爸爸身上说:“你儿子蓝致富不想要孩子,你把你孙子送我三儿子吧!我家三儿子缺个儿子。”
我爸爸回答说:“孩子不能送你,我自己就可以给他们带小孩,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孩子我可以帮他们两个人带大。”
似乎在年迈的老人心里,有儿子就万事足。那种有子万事足的心态,有些令我难以理解?
村里五爷爷和五奶奶,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结婚生子了,也生了一儿一女。
五爷爷和五奶奶两位老人在村里种了许多庄稼,还养了四五只羊、两头牛、八头猪、五六十只鸡。
水稻、玉米、红薯、油菜、土豆、白菜、萝卜、等等……农作物每年都种。
儿子一家吃的米面粮油,都是由五爷爷和五奶奶包圆。每年五爷爷和五奶奶都得给儿子几万块钱。
五爷爷和五奶奶养得白白胖胖的母猪,每年下猪崽兜卖几千块钱,以及两头母牛下小牛崽后。一头小牛崽就是几千块钱。
五爷爷家卖任何东西的钱,大多数时候买方直接转账给五爷爷的儿子。五爷爷和五奶奶连钱的影子都看不着!
儿子的孝顺钱看不着,儿子孝顺的衣服也没见着。五爷爷和五奶奶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干农活。父母之爱子,则不计回报之。
重男轻女也是根深蒂固的一种习俗。而且这种习俗,似乎深埋在人的血缘与骨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