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7:我今年32岁,我也从你的年龄里面走过来。
我很喜欢文学,我当时有两个非常强烈的愿望:一个是要上大学时候学古典文学,再一个我就要学幼教。
但是因为我们家是银行世家,我妈妈不允许所以逼着我学了金融,但是我上班只有三个月我就辞职了。
因为当初不敢,我没有经济基础。
但是今天你不一样,你成功了。
社会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数学方面、化学方面、文学方面、物理方面、还需要演员、歌星这些东西这才是社会,丰富多彩、五花八门。
但是,人才我说什么叫人才,不一定是大而全,对吗?一定要小而精才叫人才。
……
教师:我觉得张浪完全拒绝学校和排斥外界的这些环境和条件。
我觉得毕竟是有点偏颇。
在今天的社会能够把张浪同志请到我们的演播室能够让我们大家这样畅所欲言,这就像我们刚才陈教授所说的这是社会的兼容和松宽。
假如没有这个环境那么我们今天这个节目就不可能存在。
我想作为教师我们有这种期待,但是你能不能够更好地拥抱这个世界。
拥抱生活用你的爱心用你的这种兼容性来面对着所有的人。
我相信张浪同志你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
张浪:谢谢。
……
马凡苏:可能张浪你是不会考虑那么远,你不会想到你的未来。
但是我在你们班级里和你的同学们聊的时候,我觉得你的朋友们非常地在乎你。
在谈到你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面就在闪着一种光,他们真的是由衷地为你高兴,而且他们希望你的未来会越来越出色。
这几天我们栏目为了做张浪这个节目,我们整天都在讨论张浪,我们研究他的产品,收集关于张浪的资料,可以说张浪已经成了一个,我们虽然不认识,但却非常熟悉的朋友。
……
我们听说你非常喜欢乔布斯,所以我们特意选了一个乔布斯早年的产品把它送给你。
代表我们栏目组对你的祝愿,希望你能够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
张浪:也许我以后会超越他。
……
马凡苏:好,我相信会有这一天的,感谢现场的嘉宾。
谢谢!谢谢!谢谢来参加我们的节目,感谢现场的观众朋友。我们的节目到此结束。
……
张浪走出演播大厅,看着装修有一些年代感的演播大厅,一阵唏嘘。
直到刚才,他才体会到原来当年的舆论氛围并不是很宽松。
他想起来也就是在去年,韩寒在央视也受到过央视《对话》节目的采访。
张浪享受到了同样的待遇。
人们愤怒,你怎么能和我们不一样。
这一档访谈节目邀请韩寒做客现场,但说成是为韩寒精心准备的鸿门宴,似乎更恰当。
因为不论是节目的嘉宾还是观众,他们显然已经做好了批判韩寒的准备,压根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任何平等对话的样子。
17岁那年韩寒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韩寒初试入围的文章文字老辣,考官担心是代笔。
因此对韩寒进行复试,要求他即兴创作一篇文章出来。
考官随手将纸揉成一团,扔进水杯然后二话不说离开了,这就是韩寒的作文竞赛题目。
令人震惊的是时间刚过去一小时,一篇名为《杯中窥人》的作品横空出世。
文笔犀利旁征博引连评委们都不敢相信这篇文章居然出自17岁少年之手。
文学大家梁文道读完他的作品更是热血沸腾,直接向外宣布在不久的将来,韩寒就是文坛史上的第二个鲁迅。
就这样岁的韩寒以放荡不羁的姿态闯进了中国文坛,然而等着韩寒的不是赞赏和认可,而是专家学者们对他的无情批判。
不过韩寒也不是好惹的,随后他也发出了强有力的反击:
“当时我去办休学的时候,老师们问我你以后靠什么来过日子,我就说我就靠稿费,所有的老师都在那里笑”。
韩寒17岁在新概念作文竞赛中夺得冠军后成为校园名人。
然而他除了写文章有天赋,其他功课全都不及格,即便是语文也只考到40分,7门功课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