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徐勇的董事们,也劝李彦宏:“Robin!我们当时投资可不是让你做竞价排名!”
吵了3个小时后,李彦宏怒了,“我他妈的不做了,大家也都别做了,把公司关闭了拉倒!”
争吵以发了一通脾气的李彦宏力排众议告终。
百度迅速推出了广告的竞价排名,这一转变也使得百度不再像曾经一样服务门户网站,转而成为直接对接网民的搜索网站。
按理说,谷歌是先行者,是具备先发优势的。
百度更像是谷歌的一个学生,但后来者的百度,显然更理解本土用户的需求。
2003年,也是百度比较顺利的一年,一季度时,百度实现了税前盈利,到了二季度,实现全面盈利,李彦宏更是第二次获得“IT十大风云人物”的称号。
到2005年谷歌正式宣布进入国内时,在中文搜索市场百度就已凭借46.5%的市场份额压了谷歌一头。
2005年8月5日,在搜索引擎市场势如破竹的百度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到了2011年3月,百度市值达到481亿美元。
超越腾讯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李彦宏更是一举登上福布斯内地富豪榜中的“中国首富”宝座。
貌似这个首富谁坐谁倒霉啊。
2000年-2010年,可以说是百度的黄金十年。
2004年,百度收购了当时流量最大的导航网站—hao123。
2010年谷歌退出国内前夕,百度更是占到了中文搜索76%的市场份额。
在“黄金十年”,百度诞生了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百度音乐等明星产品。
2010年又投资组建了爱奇艺。
这些产品本身就是各自年代“优质内容”的标签,图文、BBS、UGC、音频、视频......百度的内容产品几乎囊括了所有内容形式。
黄金时代的后几年,百度过的是“垄断寡头”的生活。
每日躺着数钱也能日进斗金。
不过高处不胜寒,靠内容起家的百度,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会被内容拖累。
2012年以前,百度都是风光无限的,抢占了互联网的流量入口。
围绕搜索建立了“护城河”,坐拥百度贴吧、百度知道以及百度百科等明星产品,拥有强大“信息分发”能力的入口及内容生态。
首先起火的是贴吧。
2009年6月30日,与张小龙齐称“南张北俞”的贴吧之父俞军从百度离职。
这个曾一手理顺搜索、创立贴吧的传奇经理人,临走时留下12条箴言,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
可惜后来的贴吧团队明显没有听从劝告。
不知从哪个时间点开始,贴吧广告明显增多,再加上肆无忌惮的商业化所造成的用户低龄化,帖子质量和有效互动开始断崖式坍塌,贴吧核心用户成批出走。
最终,杀鸡取卵的百度选择将贴吧彻底商业化。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官方的身份将各个贴吧打包出卖,以求快速变现。
2016年,百度贴吧爆发“血友病吧事件(将血友病吧卖给被患者多次举报的私立医疗机构)”,而这也标志着往日的“全国第一BBS”彻底告别第一梯队。
紧接着,曾给百度创造大量利润的“竞价排名”机制也因“魏则西事件”而饱受争议,直接对公司收入造成了剧烈冲击。
2011年,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拉开序幕。
此时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大量APP(应用程序)浮出水面。
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冲散了搜索这个唯一的入口。
却给阿里和腾讯带来了新生的机会。
移动端给做社交和电商的腾讯、阿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流量入口,搜索引擎变得可有可无。
从2011年至2018年,阿里巴巴营收从200亿元增至3768亿元。
腾讯则从285亿元增至3127亿元,同期的百度,从145亿元仅仅增至1023亿元,大幅落后于腾讯和阿里。
曾经的“BAT”,俨然已经变成了“AT”。
到后来的美团,拼多多,京东,字节跳动的崛起,它们的市值逐渐超过百度。
甚至到张浪重生前,百度的市值和网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