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缺什么?”林沐走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着这里的一切,风呼呼地吹着,他想起了之前传承的创物。除了所采集的,他还需要创造。于是,从那天开始,林沐就又忙上了,他开始创物。
他在他的世界里,先给自己,海风,银龙,小屁龙各自安排了一块地方,建造了房屋,宫殿,花园,亭台楼阁,建造了荷花亭,桃花林,建造了……在他的努力下,这个世界里拥有了莽荒的生灵,却也有了属于九洲的东西。四海的迷踪林,风语岛的天剑学院,商铺,房屋……
这是属于林沐的莽荒,属于林沐的世界。林沐邀请莽荒部落的人进入,当他们看到那一间间房子的时候。他们激动得不得了,于是,他们成了这个世界的第一批人。
有人就有人类该有的生存法则。林沐想起了那上古的十二元素法则,也许。这一切的法则都能运用到自己的这个世界里。
林沐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里山峦起伏,河流潺潺,湖泊碧波荡漾。他沿着山路一路攀登,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弋。山顶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丛中,显得庄重而神秘。
继续向前走,房屋错落有致,古色古香,每一座房屋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城镇里的街道宽敞整洁,虽然没有人。街头巷尾,商铺林立,只要再邀请一些人前来,这里立马就能成为闹市。
你看,那边的一个美丽的村庄,房屋都是用木头搭建而成,屋顶覆盖着茅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莽荒部落的人就居住在那里,他们邻里之间十分和睦,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奔跑嬉戏,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庄。
远处,金色的麦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河流湍急地流淌着,火焰熊熊燃烧,大地坚实而温暖。风吹过田野,带来了丰收的喜悦;雷声滚滚,电闪雷鸣,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这里的冰雪覆盖着山川,霜花点缀着树枝,龙在天空中翱翔,凤在枝头歌唱。
林沐开始融合各种元素让火元素温暖人们的心灵,让水元素滋润大地,让土元素承载万物,让金元素带来财富,让木元素赋予生命,让风元素吹拂着每个人的脸颊,让光元素照亮人们的生活,让声元素传递着欢乐,让电元素点亮世界,让时间元素见证着成长,让空间元素连接着万物。这些元素相互融合,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是属于林沐的世界。也是在莽荒的一年里,林沐的收获。时间荏苒,在林沐的世界初步形成的时候,莽荒世界也发生了变化。
在莽荒世界的尽头,多出了一道光门,林沐走进那道门,眼前的莽荒消失了,林沐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是一座城池,周围的一切早已经没有了原本的荒芜。城墙之内,战鼓隆隆,百千兵马如潮水般涌动,城外则是商贾云集,交易声此起彼伏。一面是战火连天的角斗场,另一面则是文化交流的繁荣市。在这里,刀光剑影与诗书礼乐交织,构成一幅百家争鸣的壮丽画卷。
林沐行走在街头,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中不仅有兵士的铁靴声,还有诗人吟唱的悠扬。高楼上,士人们辩论着国家的兴衰,辩论无穷,字字珠玑,句句在理。街头巷尾,艺人们展示着各自的才艺。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无论他们是商人、战士、文人亦或是游侠。
这就是历史上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吧!这是人类文明初始的阶段。
林沐还记得,这个时代有孔子提倡的儒家学说,孟子提出的仁政,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还有韩非子的法家学说。这些思想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记得当年孔子提倡的儒家学说以仁爱为核心,以克己为原则,以孝为基础。孔子认为仁爱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因此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同时,孔子也强调克己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达到仁爱的境界。孝道也是孔子提倡的重要道德准则,他认为孝道是家庭和社会的基石,只有孝顺父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而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则更加注重人性的善良,他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因此,他主张通过仁政来引导人们向善,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孟子认为仁政的核心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人民是最重要的,国家的利益其次,君主的利益最轻。他认为只有通过仁政,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则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和法律来约束。他认为只有通过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