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住激动的人群,这才开始跟大家讲解如何制作,以及日后作坊的工头便是他爷爷。
当然了,除了他爷爷是总工头,他爹赵大山和大伯赵大年也都精通制作,日后他们三人会亲力亲为地教导大家,直至大家都学会,能够独立制作出成品为止。
来之前赵妮与村长就已商议妥当,王地主给出的五文钱收购价,村长和他爷爷收取每支一文钱的收益,作为作坊的正常运作以及后期扩建或者购买颜料等用途,需提前向村里人讲明白。
就怕时间一长,万一谁不小心说漏了嘴,这本就是劳心劳力为大家谋福祉的事情,恐有心之人觉得村长和他爷爷在中间赚取大家多少银钱似的。
所以提前讲清楚,若有异议认为不妥的,担心吃亏的就不必进作坊了。
当提及工钱时,赵妮就当着全村人的面,将与村长商议好的一切事宜告知了大家。
为了让大家信服,赵妮还拿出了他们二人签订的协议,怕大家不信,更是让村里常年在外务工,多少识得一些字的人,磕磕绊绊地将那份协议读给大家伙听。
所有人,望着那节在人群中依次传递到自己手中的小竹节,大家还以为需要制作多费劲,多难的物件,没想到竟是如此小巧玲珑,仅有拇指粗细,食指长短的小东西。
虽说底部旋转之处暗藏玄机,但据赵家人和村长所言,只要掌握技巧,便毫无难度。
此刻别说是四文钱了,即便是一文钱,大家也都心甘情愿去做啊。
在家门口就能干活,而唯一所需的材料便是竹子。
落云村的山里,除了树木便是竹子,出门上个厕所的工夫,就能砍下一捆竹子回来。
当赵妮以为会有人觉得不妥之时,未曾料到大家竟都争先恐后地报名,都想进入工坊。
就在赵妮讲得口干舌燥之时,才看到不知何时,在人群的外围,王地主那一大家子已在那儿看了许久热闹。
赵妮站在高处,她宛如一只欢快的小鸟,朝着王地主等人兴奋地挥了挥手。
这时,处于激动中的村民们才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这一望,便瞧见了王地主和赵大山带领的一队人马正立于村口外围。
如今的王地主,不仅是他们难以望其项背的富户,更是他们全村的福星,是为他们带来收益和希望的大恩人。
就如同赵妮一般。
因此,一见到他,在村长的带领下,众人纷纷向王地主行礼,因为他日后可是给全村人发工钱的大东家。
大家都唯恐自己表现不佳,以致无法进入工坊挣钱。
于是,前所未有的默契出现了,没有一个人敢乱说话,都鸦雀无声地等着村长和赵妮与王地主交谈。
人群自动让开了一条路,赵妮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跳下高台,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王地主他们。
她的脸上绽放着如春花般的笑意,轻盈地走近,很是乖巧懂事地给王老爷子和老夫人行了个礼,柔声问好。
当她正要给王地主夫妇行礼时,王夫人一把拉起了她。
“都是自家人,无需如此多礼。”王夫人拉着她的手,笑意如同暖阳般和煦,柔声说道。
赵妮顺势挽起她的胳膊,娇嗔地说道:“哎呀,婶婶最好了。”
接着,她的目光便与一脸温和、宛如明月般的王允贤相遇。
今日王允贤态度与上一次在王府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巨大的反差,让赵妮感到今日这人简直是莫名其妙。
但在王夫人面前,她也不好对王允贤视而不见,只得压低声音,对着王允贤轻声喊了一句:“允贤哥。”
王允贤听完后,嘴角微微上扬,恰似微风拂过湖面,也回了一句:“赵妮妹妹好。”
赵妮与王允贤说完话后,才看向身旁的王夫人和王地主问道:“婶婶,王叔,你们什么时候到的呀?刚才人多又嘈杂,我都没注意到你们来。”
王地主悠闲地拨弄着自己拇指上的翡翠扳指,笑着回答道:“也没多久,就在你跟大家伙谈工钱的时候。”
赵妮稍微靠近他一些,轻声说道:“王叔,我说的那个工钱制度,您觉得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呀?”
王地主微笑着看着她,同样轻声说道:“我觉得甚好!”
赵妮一听,如释重负地长呼一口气,“您都说好,那我就彻底放心了。”
村里人都晓得赵妮和王地主关系匪浅,却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关系竟好得犹如至亲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