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纤在园子门上,叫来两个值班的婆子。
黛玉将那件八宝如意云肩,并几个食盒,让她们给邢岫烟送去;又吩咐了几句话。
春纤走后,林含青问黛玉:
“那邢姑娘是什么人?妹妹好生大方,别人送你的东西,随手就送人了。”
黛玉嗔道:“只许哥哥‘借花献佛’,别人就不能吗?”
接着道:“我在贾府多年,头一次这样威风呢。多谢哥哥了。”
林含青笑道:“既这样,我回头叫人搬个杂货店来潇湘馆,你说可好?”
说着,宝黛二人都笑起来。
宝玉道:“邢姑娘是家伯母的侄女。”
林含青暗自点头,又道:“刚才出去的那个丫头叫什么?”
黛玉道:“叫春纤。你问这做什么?”
林含青道:“隋代王通曾说:‘谢庄,王融,古之纤人,其文碎。’
《新唐书》中更有‘纤人柄朝,糜谋不乖。’
纤人者,小人也。春纤这名字,一听就是个奸佞小人。
妹妹博古通今,怎么给丫鬟起个这样刁钻的名字?”
林黛玉不等他说完,便截口道:
“哥哥欺负人!你见人一次,怎能胡乱编排人呢?
春纤一向尽忠职守,并不像你口中说的。
何况,她的名字,又不是我起的,怎么能赖在我头上?
历来只有‘闻琴知雅意’,没有‘闻名知德行’的。
若名字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品行,那名字中带有‘贤、德、淑、贵’的人,岂不成了香饽饽?
就连哥哥,也可以改名叫林德青、林贤青,或者林忠青了。”
黛玉边说边笑,宝玉也笑个不住。
林含青道:“妹妹还是这样伶牙利嘴。我看那丫头,人如其名,就是个奸佞小人。
不过,我没有那么浅薄,光凭名字,就断定了一个人的品行。
刚刚我们在书房说话,别的丫鬟们各司其责。
她却削尖了脑袋,专听咱们说话。
别的丫鬟婆子争着去送东西,她却生怕错过咱们说话。
这倒也罢。刚才我听到王嬷嬷本是派她去稻香村,她说她脚崴了,要等会去;王嬷嬷便派了别人去。
我是听到这话,才注意她的,可她的脚又没崴。
所以,我生疑而已。
这种丫头,留在身边是大忌。若是人人都学她,那还了得?”
黛玉有些尴尬。
贾宝玉站起来,脸红耳赤,比黛玉还尴尬。
宝玉道:“这春纤,是家母派给林妹妹使唤的。
我这就回去告诉家母,把春纤收回去,另派人来。”
林含青恍然大悟,笑道:
“这却不必,应该是我看错了。
人人说我像韩湘子,春纤不过是有些好奇,多看了我几眼。
这也是常有的事情,不必深究。”
敢这么“自夸”的人,宝黛二人也是头一回碰见。
林黛玉笑得前俯后仰,宝玉便暂时放下尴尬。
贾宝玉道:“如果读书中举、考功名的人,都像林大哥这样风趣,我再也不说他们是‘禄蠹’了。”
林含青笑道:“这么看来,我这个人还有些优点了?
不瞒你们说,我这次进京,最主要原因是探望玉妹妹。
至于能不能中进士,随便吧。
反正我没想过要做官,以我们林家目前的财物,够我挥霍一辈子了。
我上无父母,下无妻儿,自由自在玩几年再说。”
宝玉拍手笑道:“是极是极,林大哥是有福气的人,什么事都能自己做主。
不像我,处处受人辖制。”
林黛玉白了贾宝玉一眼,恼道:
“你这人说话好没道理!合着我们父母双亡是有福气!也不知道是哪来的歪理。”
宝玉知道说错话了,连忙打躬作揖:
“林大哥、林妹妹,我说话不经过大脑。你们饶我这一遭吧。”
林含青瞧着有趣,笑道:“宝兄弟,我明白你的意思。”
林黛玉其实也知道,宝玉所说的“有福”,指的是“林含青自由自在”,而不是“无上无父母,下无妻儿。”
黛玉便也笑了。
贾宝玉道:“从前,我总以为,自己生了副好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