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在远古时代,伏羲首先创造姓氏,并自己取姓为「风氏」,「后」是君主的意思,「风后」就是说伏羲是远古时代的君主。中华民族传说女娲抟土造人,又传说女娲曾经补天。「风后女娲石上坐」,大致意思就是说伏羲和女娲时代还是原始的石器时代,连君主都是坐在石头上的。
▌2、三皇五帝已相承,宗派源流应不错。
中国的历史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代代相承,这样的宗派源流是不会有错的。
三皇就是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就是轩辕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三皇五帝时代是一个大道昌明的时代,八位贤君圣主统领天下,协和万国,为中国其后的五千年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3、而今天下一统周,礼乐文章八百秋。
太公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的人,所以他先从上古说起,渐引至周朝。周朝,包括西周和东周,共有三十七个君主,共八百七十四年。这里说「八百秋」就是800年,姜太公是举个大略的数字来说的。周朝是「天下一统」的,而且「礼乐文章」鼎盛,也就是说周朝的文化很发达。这些都被后来的历史发展证实了。姜太公是周初的人,对于周朝竟预言得如此准确,令人敬佩。
一出殷商史刚刚落下帷幕,一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周史又拉开了序幕。周是继殷商灭亡之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周朝历时八百多年,才被秦国灭掉。
很多人把周的年代搞错了,现根据邵康节《皇极经世》予以订正:
公元前1132年,己巳,周西伯没武王即位。
公元前256年,乙巳,(西)周灭(秦五十一年灭周)
公元前255年,丙午,(秦)昭襄王。
公元前221年,庚辰,秦灭后齐。
周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分成西周与东周,以公元前770年为界,后代史家根据都城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将此之前的周朝称为西周,之后的称为东周。
在文字与文学也很有成就,西周流传下来的甲骨文与青铜铭文,与商代基本相同,但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较多,铭文的篇幅也较长,所以成为金文的主要部分。世传周太史籀作大篆,经过长期流传下来的籀文,在书法上与金文或有某些不同之处,但在当时是一般比较通行的文字,与铭刻在器物上的金文是一致的。
图片
▌4、串去中直传天下,却是春禾换日头。
继周朝之后是秦朝,秦始皇本姓吕,是吕不韦的儿子,这是《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记载的。所谓「串去中直」,就是「串」字去掉中间一个直竖,是个吕字,指秦始皇的姓,就是姓吕的人能承「传天下」。所谓「春禾换日头」就是将「春」字下边的「日」字去掉,换一个「禾」字,就是「秦」字,这二句说继周而有天下者是吕秦。这当然被历史所证实了,而且,姜太公的预言写得很有艺术。所谓「串去中直」,也就是说不是依靠中庸、正直的途径得以承传天下「传天下」,而是用奸险权谋去夺得天下,这正合了吕秦之得天下的方式和过程。
▌5、天下由来不固久,二十年间不能守。
秦始皇灭周,在帝位十二年,秦二世在位三年,子婴在位四十六日,秦朝共三王,合十五年四十六日,说「二十年」间不能守,是举个大致数字来说的。「天下由来不固久」说的是秦朝的「由来」是依靠暴力和权谋,所以是「不固久」的,即其江山的根基不深厚。
秦朝年代如下:
公元前221年,庚辰,秦灭后齐。
公元前209年,壬辰,秦二世。
公元前207年,甲午,秦亡汉高祖先入关、楚伯王后入关。
图片
▌6、卯坐金头带直刀,削尽天下木羊首。
继秦朝而得到天下的是汉高祖刘邦,「金」字加一个「卯」字,右边加一直刀,合成繁体的「刘」(劉)字,高祖于乙未年(公元前206年)被立为汉王,按中国的干支纪年法,和五行学说及十二生肖,乙未年属于「木羊」年,刘邦被立为汉王,说是王基已立,将来能「削尽天下」,在乙未年他就开始为首领了。
在短命的秦朝谢幕后,天下又处于一片混乱。曾经被灭的战国各诸侯国的后裔纷纷重新立国,并加入到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当此之时,以项羽、刘邦实力最强,也最有号召力。历史大舞台也因此留下了鸿门宴、萧何月下追韩信、霸王别姬、垓下之围、四面楚歌等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