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忙忙碌碌,很快到了出殡之日,先生早已算好了吉时,在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苏家最大的就是文寻了,现下还没有定亲,这个只能先让妹妹抱着,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每个孩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弄完在这一下,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 ,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宗谛法师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 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盖上这一下,舅舅姨母们眼睛又红起来了,“小妹啊,小妹,老二,小妹是不是要走了,小妹真要走了”,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死亡就是准备入土的时候,因为当时的人民对大地是有敬畏的,如果一个人被埋入地下,就是被大地之母收去,是真的离开人世了,这个时候只见苏文寻的大舅舅朝东跪着“地母娘娘啊,我小妹心善孝悌,请娘娘善待我小妹啊”,“大哥,你且让小妹去吧 ,小妹知道你的好”。
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苏文寻打幡在前,苏文羽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妹妹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刻起杠,伴随起杠,还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林探樱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 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摔瓦,魂散,这世的情谊到此结束了,这世的恩怨到此了解了,来世想成为一家人就要看缘分了,就这样,送葬队伍到了墓地,这个墓地是在苏山,苏山这个地方风水就很好,依山傍水旺国旺后代,主要是比较近,祭祀的时候好祭祀,离家里还很近,看着这个苏山也知道了以前父母的经历。
因苏尚书和苏大哥都算是是白手起家,上只有一母,且母亲尚未离世,所以说林探樱是第一个埋在苏家苏山的,苏尚书的老家并不是京城,而是千里之外的燕山南,燕山地处荒凉,人迹罕至,他的父亲是曹军营里驻扎燕山的一个账房先生曹自凝,在下山采药时被毒蛇攻击,正好被推车卖黍米的苏不幺看到,用车推到不远的医馆,治好了病,两人就这么看对眼了,曹自凝便去提亲,苏父和继母看着曹自凝容貌端正、人品极佳便同意了,成婚后两年就生下下了苏老二苏众柏,苏大姐因寒冷夭折了,到后来生下了数千,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朝廷发生动乱,一夜之前冒出很多起义军,曹自凝虽不是皇族,其父因救助过魏明帝而赐姓曹氏,前廷动乱,所有在燕山驻扎的兵马都要回京城,就这样,曹自凝被迫与苏不幺分开,一直到数千跟着王丞相为新王效力,曹自凝也没回来,在分离之时,为了避免苏家被连累,遂将两个孩子的名字都改为苏姓。
那一天赫连大军进城的时候,苏数千本以为曹官会拼死反抗,却不曾想前朝公主带着年幼的庶弟庶妹跪在城门口迎接新帝,保全了城中百姓,苏数千还记得那日公主跪在城门边,“曹令恭迎新帝入城,新帝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完赫连让她抬起头看了她一眼,王京丞相便知道怎么回事了,等到王京丞相进城时,公主也依旧笑容不减,“恭迎丞相进城”,“恭迎各位大人进城”,在所有的将领进了城后,赫连吩咐不可欺辱城内百姓,赫连虽是粗人一个,但也知道妇孺不欺也,在驿站休息了一晚后,第二天就举行了禅让大典,毕竟造反这样的事说出去也不好听,因为没有厮杀,皇宫里的设施得当,没有损坏。
新帝粗鄙以钱为朝,建立钱朝,在众人的商议下,决定用乾替钱,遂公元前266年,魏元帝退位,新皇登基,魏朝自此完,新帝登基免三年赋税,前朝皇子曹竹为陇南王,封地陇南府都,赐陇南王府,待束发后前往封地,束发之前留在京城,至于公主,本想在完成禅让大典后自缢,赫连便让其跟在身边封了个明夫人,在三个月后的封后大典,请了赫连的心腹,及愿意投诚的前朝官员,至于前朝公主,已经没有前朝公主了,只有未及笄的明夫人,赫连也是有意思,偏偏要在大典上宴请不愿投诚的前太傅一家,前太傅一家因私藏罪犯获满门抄斩,曹令也因在封后大典上未为前太傅说话被大骂叛徒。
“曹令,亏你还是公主,为了苟活竟然要做走狗的妾,你对得起我堂姐对你的教养吗,你对得起陛下吗”,
“反贼,要杀要刮,悉听尊便,我刘擎绝不苟活”,
“反贼,你纳为及笄的小孩为夫人,你有违天道,一道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