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苏文寻和周未平就出发赈灾了,偏偏这个灾情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发生,打的所有人都措不及防,还有几天就过年了,他们俩也不能在家过年了
收拾好的苏文寻从家里出去,跟着苏数千上大殿,皇帝册封周未平苏文寻为赈灾武艺将军令和赈灾太辅文礼官,张鸿此去是作为赈灾武艺副令,礼大人还未变,还是礼封冬官,他们几个人接受了册封后,清点完粮草物资就上阵了,中途路过尚书府和将军府,又简单拜别了一下,就走了。
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天高路远,可一定要小心啊!
苏数千把他们都叫进去了,天冷,地方高更冷了,别受了风寒,特别是莲禾和钱不囡,钱不囡才刚出月子,不能受风,莲禾现在月份也不小了,都要注意一些
现在苏文寻出去赈灾了,家里有些事没人干了,索性苏文羽也快长大了,过年回来他就不用上宫学了,有些事他就能干了,他大哥不在家,他撑起一大家子人的事
“以后弟弟妹妹们下学该谁去接送呢,这个是个问题,到明年苏文羽才回来”,苏数千思考着
“老爷,让苏管家去呗,锻炼锻炼身体”,钱不囡说
太早了,苏叔年纪大了,别折腾他了,于是现在的局面也就是明年开春之前要是苏文寻不回来,就他接送,早上由侍卫送过去,晚上侍卫和苏数千一起接回来
第一天下午,孩子们看到苏数千来接他们,叽叽喳喳的,
“父亲,今日老师教了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要多复习才能变愉快?父亲你听我的什么是性善论,是人生以来就是善良的吗,像父亲那样?父亲,我今天学了算数,父亲,父亲”,在马车上的苏数千听这他们叽叽喳喳的,头可疼死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的思想,这个意思就是让你多温习过去的一些知识,你会从中得到不一样的见解,这个见解会让你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就会让你感到愉悦;性善论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人性论述,他认为 人性本善人之为善, 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根本的, 就是差不多你说那个意思,其实和它相对立的一个论述是性恶论,这是荀子提出的,他和孟子相反,他反而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善良的,需要通过后天的教导才能归正人的行为,使人变成一个善良的人”他解释完前两个问题,又问他们,你们老师是怎么教的,他知道宫里的老师都是很厉害的,都是当年的大家,这都是当年皇子们的老师,要不是侍中大人那个老狐狸,他们也不会来教这些孩子,
学了算数?你能算到几了,苏数千问他,他确实挺小的,应该没学多少,
“父亲,我知道五个+五个是十,我可以数数数一挂钱”,他还挺骄傲的,以前的时候他经常去账房看他们数钱,他能数好几挂,数的比账房先生和娘快多了,
“这么厉害呢 ,以后家里钱都你管了吧,你负责给我们买好吃的”,苏数千问他,行不行,
好,我以后挣大钱,让你们天天都数钱
说完这个,突然听到一声“父亲,大哥哥去哪了,大哥哥去哪了”,
“大哥哥出远门了,有一个地方出了很严重的灾害,大哥哥要去帮助别人了”苏数千慢慢和他说,
“大哥哥还回来吗”她怯懦的问道,他有点想大哥哥,
“大哥哥当然回来了,这里是大哥哥的家 ,大哥哥忙完就回来了,给他们建好家园,种好粮食大哥哥就回来了”其实他也有点想苏文寻,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虽然他安排了暗卫,还是觉得不放心,这大概就是父母的一些牵挂吧
“父亲,大哥哥回来是不是要变黑黑了,大哥哥现在就好黑啊”,她抬头看着父亲说道,在她眼里大哥哥就是好黑的,哥哥的,可以抱着她玩
“大哥哥应该不会变的更黑了吧,大哥哥已经够黑了”,苏数千的心情这一下也被治愈了,难怪这些孩子会想念,其实陪在孩子身边最多的就是苏文寻了,每天送他们进宫,到下午再接他们回家,吃喝住行都是苏文寻安排着,
有的时候这些小孩子看到我还会问我大哥哥在哪,这一下出门了,全家人都牵挂着
“父亲,我们晚上吃什么呀”,在即将安静的时候,角落里响起一句话,哈哈哈
“不知道呢,你想吃什么呀,那我们看看厨娘做什么,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好吗”,因为这些孩子正在长身体,是由不得他们说不吃什么吃什么的,基本就是肉菜饭都要吃的,晚上可以少吃点饭,该吃的还是要吃的,因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