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川也从原来住的中山大队,搬到了新跃大队。
搬家的那天,场面十分壮观。
李青川背着行李卷,后面跟着几十个人。
手里拿着他家锅碗瓢盆和常用家当。
一共五里地的路程,送出一半有余。
大伙才把东西放在新跃大队接他的马车上。
临上车之际,中山的大队书记还拍着他的肩膀说:“青川啊,我就纳闷了,你都在中山住了两年了,为啥就不选在这落户呢?”
“按说 ,新跃也不比中山富裕多少啊!”
大队书记把头靠近李青川,小声说:“咋的,看上人家小寡妇了?”
李青川赶紧摆手:“书记,你可别乱说啊!这败坏人家名声的事,可不能随便开玩笑啊!”
“你看看你这样子,心虚了吧!”
中山书记一副猜中人心事的得意劲。
“书记,我以前可是求过你,把我户口落在你们大队的。你不同意啊,所以这次我就没选中山。”
中山书记摆摆手:“竟说没用的,落户是大事,我一个人说了又不算。”
“但今时不同往日,你现在手里有尚方宝剑,我哪敢不给你落呀!”
书记摇头叹息:“吃水不忘挖井人,你小子有点忘本啊!”
李青川上了车,车老板小鞭子一摇晃,马车缓缓走起来。
“哎,小李子,以后门坏了,井压不出水来,找你还管用不?”
有个老太太迎着风喊。
李青川摆摆手:“回去吧大娘,挺冷的,以后啥不好用了,让人给我捎信,我去给你修去。”
老太太用棉袄袖子抹着眼泪,转身走了。
李青川的鼻子也有点酸溜溜的,在大娘家住了快两年了。
老太太吃一口好东西,都不忘给他送点。
人心都是肉长的。
李青川这个人会的东西特别多,木匠会点,瓦匠也会点,打井也会。
十足的手艺人。
在中山住的这两年,没少给大伙帮忙。
谁家修墙垒垛,砌个烟囱,修理个窗户门,打个水井,随叫随到。
屯子里有这么个人,方便不少。
他这一走,对大伙来说,无疑是个损失。
本来,中山的书记还稳当的在家里等着。
他觉得人都有恋旧情结。
在哪里住时间长了,就把哪里当成家了!
李青川自从来到东北,就在中山住。他肯定会把户口落在这。
只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直接落在新跃了。
连招呼都没和他打一个。
这让他心里十分不高兴,感觉李青川有点飘了!忘本了。
但李青川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在中山待了两年,自己都是一个没有户口的盲流。
可新跃才待了一天,就把自己盲流的难题解决了。
而且还莫名其妙的从一个让人看不起的盲流子,成了人人敬重的英雄。
反差真是太大了。
新跃这个地方绝对是他的福地,太旺他了。
所以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把户口落在这里。
安排他住的地方,确实费了一番周折,房子在哪个屯子都紧张,谁还不是一大家人挤着住。
大队办公室旁边有一间空房子,但死冷寒天的,不好收拾。
等到来年开春,天暖和了,开化了,取土方便,盘一铺炕,搭个锅台,就可以过日子了。
现在,只需要找个地方糊弄一冬天。
但郑发又不想让他住偏厦子,窗户太小,和出气孔没啥区别,冬天采光不好。
让英雄住这样的地方,显得不够重视。
毕竟,全公社十一个大队,李青川能选择新跃大队落户,那也是郑发的荣耀。
最后,还是李忠厚解决的难题。
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再不济,五百年前是一家。
李忠厚家没有老人,父母都过世了。
孩子五个,三丫两小。
本来三个闺女住西屋,两个儿子和父母住东屋。
如果李青川不嫌弃,就暂住他家西屋,但是要和他家两个小子住一起,因为东屋一铺炕,挤不下七口人。
李青川立刻同意了,哪有要饭还嫌弃馊的!
住人家房子,嫌弃人家孩子,这就不是正常人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