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早上,长平吃过早饭,领着四个孩子出去拜年。
唐婶家,郑书记家还有卢清芬家,这几个人,在长平最无助的时候,给予她温暖和帮助。
长平感觉自己无以为报。只有在新年伊始,为他们送去祝福。
拜完年,长平把金玉扔在家里和奶奶玩。
她们娘四个还要下江通。
假期只剩下五天,长平是这样安排的。
她和大燕子打三天柴禾,用一天时间把捆好的蒿杆子拽出江通,放到江面上。
剩下的一天,向队上借辆车,把柴禾拉回家。
今年大年三十立春,都说打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
立春以后就算再冷,也比数九寒天强多了。
让婆婆沈四疯子搬到西屋去,大伙挤一挤,就能节省一铺炕的烧柴。
等到夏天暖和了,也就做饭用点柴禾,节省了不少。
她和大燕子三天预计能割五百捆左右。
烧一个夏天绰绰有余了。
大燕子毕竟还是一个小女孩,力气不持久,到了下午,就没劲了。
一天下来,娘俩个只打了一百五六十捆,比预计的要少些。
长平和大燕子把柴禾捆好,二燕子和金钢就往江通外面拽。
一天下来,江通里面也没积攒多少。
初四那天,娘几个早早就把江通里的柴禾都拽了出来。
这四天,孩子们也累坏了,说不心疼是假的。
长平决定,今天不干了,让孩子们早点回去歇歇。
初五早上,长平去找了郑发,想要用一辆车,把柴禾拉回来。
郑发有些担心:“你也没摆楞过牲口,你行吗?”
长平低下头,没敢说行。
郑发叹口气,生产队还没开工,就算开工,也不能让车老板专门给她拉天柴禾。
“你让喂牲口的给你套辆牛车吧!虽然慢点,稳当!”
到了二队牛圈,长平把郑发的话说了一遍。
喂牲口的老头琢磨了一会,然后从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回这头,最后选了一个没有牛犄角的秃头。
“就它吧,这家伙肉,打都不快走,是个人都能摆楞得了!”
“年前新打的掌,上江面省得打哧溜滑!”
老头帮长平把车套好,把揽车的棕绳和绞锥棒子扔到车上。
长平战战兢兢的坐在车前面,手里拿着鞭子,却一下都没抽到牛身上。
老黄牛慢腾腾的走着,到了家门口,长平把三个孩子叫出来。
让她们跟在车后面跑。
长平担心自己驾车的技术不行,孩子们坐在车上有危险。
毕竟陈林的事情在她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车出屯子走了一会,上坡的时候,金钢偷偷的爬到车上。
男孩子都愿意坐车,金钢也不例外。
紧接着大燕子和二燕子也爬了上去。
牛车很顺利的爬到坡上,更难得的是下坡的时候,老牛依然很稳当。
长平长舒了一口气,回头看见坐在车上的三个孩子,也没撵她们下车。
牛车到了江面上,走了一会,就到了江通边上。
大燕子和二燕子在下面用四股叉把蒿杆挑起来扔到车上。
长平站在车上,把两个闺女扔上车的柴禾摆好。
毕竟两个孩子没有太大的力气,扔了半车就扔不上去了。
无奈,长平和大燕子调换了一下,总算是装满了一小车。
长平把棕绳用绞锥棒子固定好,然后用另外一根不停的绞紧。
最后固定住。
有了来时的经验,长平觉得没啥问题了,让三个孩子拽着棕绳爬到车上。
长平再三嘱咐孩子们抓紧绳子 ,避免车上的柴禾左右晃动掉下去。
头一次,娘几个很顺利的到家了。
把车缷完以后 ,进屋喝了点热水。又出发了。
临走的时候,沈四疯子一再告诫:“别恨载,少装,多跑两趟!”
上午拉了两趟 ,很顺利。
中午回家的时候,长平把牛饮了水,又抱了一捆苞米杆子喂上。
娘几个简单吃了口饭,稍微休息一会,赶紧出发了。
干活赶早不赶晚!
下午的天气暖和了不少。
到了江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