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闲?这小道童胆子不小啊!不过就刚才的表现来看这小子的本领比黄袍道士高上不少,有些傲气的资本。如果换作寻常小孩,那不得无法无天,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本事。
陈闲从陈爸那里得知黄袍道士是从这里请的,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打车过来看看有没有牛人。他也没有想到这小道童有些本事。
贪诡缩回陈闲体内,它把扫帚也带了过来,青年抬手抓住,抬起眼皮稍有兴趣地看了一眼,是普通扫帚。
无聊。
“喂!喂!喂!”
“你干嘛喂喂喂的,有没有礼貌!”
陈闲一路走上台阶,而道童小手叉腰屁颠屁颠挡在中间,不让青年上前。
陈闲低眼瞧着道童,青年大概是一米八的身高,瓷器转换后又冒了几厘米,道童只到他的腰间,还略微低上一点。青年忽的抬手按着道童。
“你这破地儿是不是有个叫吴明的黄袍道士,穿着破洞牛仔裤,踩着拖鞋得啦得啦?几天没回来了。”陈闲老神在在地问着。
道童打开陈闲,听到黄袍道士的信息后整个人似乎都变得闷闷不乐,一溜烟就跑进了观里,没给陈闲多嘴的机会。陈闲把扫帚扔在一旁的草丛里,给道童添点麻烦,叫他目无尊长。
这个清风观跟普通的道观几乎没有区别吗除了门口破烂些,院内设施处于过渡期,有点老北京四合院的样子后,只有一间最里面的屋子紧锁。其实这种道观都是几进几出的,只是陈闲不了解,误以为只有前面的建筑。
陈闲在一处拐角蹲下,旁边有棵桂花树,绿茵茵的,在炎热的盛夏里清凉解暑。地面的青苔旺盛,已经鸠占鹊巢打退了扒拉在墙面的杂草。陈闲伸手沾了点,湿润润的。
道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启的,那时候还没有道教,只是由老子宣传的思想体系,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在之后,张道陵创建了道教,成为了中国本土延传千年的本土宗教。
人为阳,诡为阴。
也许从道教创建时就是为了跟酆都方面达成平衡,制约不断壮大的黄泉路。
“奶奶,那个道童应该是吴明的儿子。”陈闲揪根野草,绕着手指随意拨弄。
“你怎么知道?他跟那个三脚猫道士长得一点都不像。”
吴明是一个外表邋遢的道士形象,留着小胡子。而道童虽然谈不上那种一眼惊艳的可爱萌萌大眼小孩,也算得上清秀。乍一看,二者在长相这方面没有任何关联,拎大街里常人绝对不能勘破。
“儿像娘,女像爹。他应该是像他母亲,最主要的是道教有些东西是靠血脉传承的,吴明那里比较稀薄,而道童这里比较明显。”陈闲说完扶着墙站起,拍了拍屁股可能沾上的灰,在拱门的侧边,他能看见一高一矮两个身形扶持而来。
沈青月轻咦一下,陈闲不明所以,低声让她不要多事。
“爷爷,就是他。他刚才提到了那个人,还有他不是人。”道童拉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佝偻着腰椎,穿着一件素色道袍,用那混浊的眼睛注视着陈闲。
陈闲上去拱手行礼,有些古人的作风,虽然青年一直接受的都是新时代教育,但老妈喜欢看一些古装剧眼观耳听下也就了解了一些。
“道长仙人根骨,长生之相。晚辈陈闲在此见过。”陈闲恭敬恭维着。
老人摆摆手,扶了一把胡须,笑着道:“不必不必,我道教一向稽首行礼,你这个方式可就不对了。而且老家伙虽然也快老死了,但终究还是人世道士,怎能接受你这死人的礼呢?”
老东西,陈闲皮笑肉不笑,他可是恭恭敬敬地问候,结果这牛鼻子一脸欠揍而且笑里藏刀,不安好心。表明立场就算了,还死装清高,等你挂了,小心我去交界拦截你。
“你有什么事情就进去说吧!”老人一只手背在腰后,指了指锁着的房间,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给了道童。
道童接过钥匙,把门打开后自己就跑走了,应该是老人叫他一边玩去。
陈闲跟着老人进了屋子。
“小心点,别磕坏了。”老人好心提醒。
“没事。”
屋子里头晦暗至极,一股子陈年腊月的灰尘气弥漫在狭窄的空间中,陈闲跟着老人的步子东走西顾,好不容易来到一架木柜。老人从里面拿出一截蜡烛点燃,亮了不少。
“我讲的是器具。”
“我也是。”
在屋子亮了的一瞬间,陈闲顺着蜡烛的光线四处张望,四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