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异常。
当时的丁太傅看着宋溪亭手里的卷子皱了一下发白的长眉。
“你当真如此认为?”
宋溪亭颔首。
那一年当今圣上甚是年幼,所以当年的科举殿试,由丁太傅和宋溪亭共同择选。
但宋溪亭旁的人的答卷都没开过口,只在崔跃的卷子上开了口。
丁太傅沉吟片刻,点了头。
后面这场殿试择选,也在民间慢慢传开,尤其是在文人墨客圈子里。
静王钦点,崔跃这卷子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众人私下皆是在传,柴臻的老师同丁太傅交好,所以柴臻入仕,定然也是丁派之人,且柴臻天资聪颖,静王这是在故意打压柴臻,打压丁派。
但势力均分,派系博弈,丁太傅在这场殿试里择选了不少后面进入丁派的文臣,而宋溪亭只点了一个人,丁太傅得给宋溪亭这个面子。
至于崔跃,不知该说他是幸运还是不幸。
这个被静王安在众矢之的的位置上的人。
因为被静王钦点,崔跃的文章又不受文臣认可,所以,他在翰林院的日子并不好过,大家只觉他受了静王青睐,是溪派的人,翰林院分属丁派势力,自是防着崔跃,平素不给他派活便算了,时不时还冷嘲热讽他一番。
后续似乎证实了大家所想,没过多久,静王便将崔跃调离了翰林院,进入了礼部,专司礼部外交事宜,再然后一步步成为静王的左膀右臂,坐上中院院长的位置。
往好了说,崔跃或是真的被静王一步步提拔。
但往坏了说,这真的是崔跃想要的提拔吗?而不是身在其中,不得已而为之吗?
若是后者,崔跃如今被骂是“静王的狗”“溪派第一狗腿子”,造成他这般处境的罪魁祸首,也是宋溪亭。
不然眼下的崔跃,说不定还是那个清正的“南山玉树”。
原书中,重点提及崔跃的过往,是让读者自己去揣测,崔跃最后在宋溪亭死后,立马转身投靠丁派的原因。
梅雪嫣托着腮,心情忽然沉重了一些。
而此时的宋溪亭目光一直落在崔跃身上,没有说话。
同样崔跃,也没有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12-1723:34:00~2022-12-1923:58: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雾溯5瓶;和煦4瓶;虞夕、裾连春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见崔跃好似有所松动,钱同语速更快了些。
“崔兄,当年我二人一起在南山书院求学,你一直品学兼优,刻苦专注,颇受山长和几位夫子看重,在关中文坛也享有声名,那些文人墨客称你为南山玉树,文墨之君子。”
“你本该清白留于世间,于翰林院起草诰敕,纂修古籍、经筵日讲,调养生息,步步高升,三公指日可待,而不是被那静王使计,被迫去到溪派。”
闻言,崔跃放下笔,脸上收了笑,语气有些淡。
“钱兄,静王从未强迫与我,一切皆是我自愿。”
钱同皱了一下眉:“崔兄,我知你忍辱负重多年,内心定然不好受,当年之事,整个朝堂谁看不出来静王是故意为之,那些朝臣不知崔兄本性,只以为你同静王一丘之貉,这才让你即便去了翰林院,也无法真正施展抱负。”
梅雪嫣的猫耳朵动了动,钱同的话,打开了她记忆库的一角,原书当中倒是重点有提过崔跃为什么会从本来该属于丁派的文臣转变成了溪派的核心骨干。
事情的起因还是要从崔跃当年的殿试说起。
崔跃虽然被称为“南山玉树”,有一些才名,但不巧的是,那年崔跃科考之时,撞上了天纵英才的柴臻。
柴臻其人,七岁出口成章,写下震惊文坛的《明志诗》,后此诗被收录到《北梁名诗》之中,可见对其评价之高,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进士,如若是柴臻当了崔跃那年的状元,那他就是史上最年轻的文状元。
柴臻自七岁出名,“神童”名头传遍北梁,什么“南山玉树”于柴臻跟前,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在殿试之前,柴臻高中状元的呼声最大。
即便崔跃在文坛有些名头,但他的年纪摆在那里,并不出挑,他是典型的勤奋苦学之人。
对比着天资卓越,未来无可限量的柴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