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把画具先放在画室,然后去多媒体教室听课。老师要用大投影。”班长来传达通知。
这种事情常有,虽然是写生课的,但是,如果老师讲课要用更清楚的投影,就要用多媒体教室。 这时候的高档多媒体仪器,还没有普及。 姜哲和同学们来到多媒体教室,看到一位男老师和两位同学,正在调试投影。 学生们自己找位置坐下, 姜哲看看手表,7:56。 老师调试好投影,让所有人坐好,先做自我介绍性。 老师姓迟,负责油画写生课。 “同学们,你们在本学期做的色彩练习和素描练习,我也去看过。关于本节课,我先说说总体要求。 大家的学习油画,必然要发挥出材料的特性特质,之前学的东西也不能丢掉。素描色彩这些技能,是辅助你造型的。但是,造型不能照抄照搬。 你把模特原模原样的画出来,那不叫画画。 包括我今天的要讲的这些东西,是让你学习,决不是照抄,要画你自己的东西。 参照好的绘画,参照模特,有了感受,再来创作。” 老师说完要求,开始讲课。 他从法国新古典主义油画开始讲起,重点讲述大卫和安格尔的肖像画,然后讲解巡回展览画派和印象派画家的肖像画,又讲到马蒂斯。 他所讲述的内容,部分是他游学时期拍摄的高清照片。一些资料的取景角度和书籍不同,所以学生们听的很认真。 读大学有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那就是,老师谈的某些内容,可能是学生一生都无法接触的信息。 例如,迟老师讲了很多他在埃尔米塔什收集到的资料。 很多学生可能一生都没有机会亲自去接触。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了解相关信息。 迟老师点击鼠标,展示屏幕上换了一幅肖像画。 这是是一张小尺寸的油画头像,学生们都没看出,这是谁的作品。 迟老师解释:“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法国画家创作的肖像画。与知名画家大卫,生活在同一时期。这种肖像画,很像今天的证件照。在没有照片的时候,有很多画家,就以画这种肖像画为生。通常是22x17cm左右,样式,动作角度完全一样。很多画家,用一两个小时就能画完,如果客户急着要,甚至当天可取。 可是,一旦有了相机,这种绘画就会被取代。 就算是这种肖像画,也是有一定的美化功能的。 所以,到了今天,我们首先不能用像不像作为衡量绘画的第一标准。每个人要找到自己想要的美感。” 他讲完范例,接着说出具体要求:学生在两周内,至少完成两幅油画写生,尺寸不小于50x60cm。 “原本的写生课要求,是是完成四幅。我与几位老师商量过后,觉得时间太仓促,容易出现应付公事的作品。所以,咱们就改为至少两幅,给大家充足的时间。 聘请的模特,一共三位。你们可以自选。”迟老师再次强调,“不着急,有了感觉再动笔。” 老师授课完毕,剩下的,靠学生自己去领会。 姜哲和同学们回到画室。 10:00,模特们来到画室。 学生们已经分成三组,三位模特各自到位置上坐好。 模特都是四十岁至五十岁的中老年人。 姜哲所在组的模特,是一位头发半白,穿着蓝色长裤,灰色夹克的男子。 这位男子很瘦,眼神浑浊,双手骨节粗大。他坐在椅子上,摆出了一个放松的姿势。 迟老师依次帮模特调整仪式和朝向。觉得没问题了,便宣布开始。 学生们都在观察。 姜哲走到不同位置,观察模特。 他把一些想知道的细节,看明白并且记住,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速写本上,快速勾描构图样式,人物的比例,动态。 他用简练的线条画图形,尽量完善构图,确定好基本形态,没有一开始就考虑画面细节。 因为准备的画框,是55x70厘米,所以,决定画一幅半身像。 接下来,他开始用速写,分别描绘不同的细节。人物的面部,动态,手……并且每一细节,都尝试不同的可能。 姜哲考虑人物衣服的造型时,还想到了画面的色彩搭配。 模特服装的现实效果,不利于吐出人物。他考虑把背景色调变为浅灰,与上衣的色调接近,然后,把人物肤色,画的略深一些,以此突出重点。 他在考虑细节时,听到迟老师让模特休息,吃午饭。 姜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