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姜哲吃过早饭,洗漱完毕,没有像平常那样去作画,而是坐到了书桌前,播放音乐。
听着古曲,找出一锭油烟墨,在一方八寸的端砚上加水,缓缓的研墨。 等到砚台里的墨汁足够多,他停止研墨,在醒墨的时间里,先后翻看欧阳询和赵孟的《千字文》字帖。 廖姐给他打电话,除了约他见面,另外也向他要一幅书法字帖,就是《千字文》,还特意指明,要小楷和行书两种字体。 姜哲没有问为什么。 看过了这两本字帖后,他把赵孟的字帖摆在读书架上,作为文字参照,然后默默思考,决定按照董其昌的书法风格,进行书写。 毕竟,董其昌风格的书法技能,是系统给予的技能,最为保险。 他找出了两种笺纸,一种是有底纹的,一种是本白,有云母粉装饰。 两种都是半生熟的纸张,适合书写。 姜哲现有的技能,已经不需要在纸上叠格子,可以直接按照格式,进行书写。 他润开一支狼毫毛笔,蘸墨,写下一行小楷,千字文,梁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 第二行,书写正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一行正文写完,把小楷换成了行书,再写一遍。 然后在第三行,书写接下来的正文内容,依次进行。 每一页笺纸,可以写八行。 随着书写进行,越来越熟练,但是,姜哲没有提高速度提高,而是保持好状态,同时尽量避免出错。 即使非常小心,中间还是写错了两次。幸好,用笺纸书写,可以随时更换纸张。 写完一遍,就是两千字。 落款,盖印之后,姜哲把几十张笺纸摆开,进行检查。 开始的几张,严格的遵守格式和董其昌字体,但后来的字体,难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严谨性略差,但更加自然。 他用系统进行审阅,这幅书法达到了佳作的水准。 姜哲重新研墨,略作休息,换纸,写第二遍。 方法不变,但更加放松。 第二遍书写,过程很顺利,一次完成。 系统给出了精品的评价。 姜哲松了一口气。等墨迹和印泥干透,把两摞笺纸收起,装进两个大信封。 被评为精品的一套作品,准备拿给廖姐。 他一边收拾工具,一边考虑。 自己在书法方面,也可以试着做突破,之前一直没往这方面想。以后有了时间,可以尝试。 看看时间,已经过了11点。 他驾车来到机场。 等了一会儿,远远的看见廖姐走出机场。 他下车,对着廖姐挥手。 廖姐笑吟吟的推着行礼,走向姜哲。 姜哲热情的打招呼,帮她把行李箱放在后备箱。 两人上车。 “廖姐,咱们去哪儿吃饭?” 廖姐系上安全带,“中午简单吃一点。你开车,就别喝酒了。” “好。” 姜哲启动车辆,问道:“廖姐,怎么想起来,要一幅书法作品?” “想练字。我知道你书法好,所以,想让你写一本《千字文》。没事儿的时候,我就临摹你的字。” 姜哲说道:“我可以给你推荐几本好的字帖,或者你自己选名家作品。练习书法,最好别学当代人的字。” 廖姐看着他,说道:“我不想当书法家,临摹你的作品,可以当做一个消遣,感觉离你近一些。” 姜哲说道:“我给画了几幅作品,看腻了?” 廖姐说道:“不是这个原因。 省城报纸上,出现后你的消息后,你的作品拍卖的事,被很多人注意到。 很多人不会看你的画怎么样,但是,一个大二的学生作品,就能卖几十万,还是在纽约拍卖。人们对这种事情,津津乐道,甚至,有人给你编故事。” “是吗?都有什么故事?” 廖姐笑着说道:“有人说,你如何出身贫苦,刻苦学习,作品偶然被人发现,在国外拍卖,一举成名。 还有人说,你是做梦的时候,梦到一些场景,画成作品后,被国外画廊看中,墙内开花,墙外香。 还有人调侃,有人被石头绊倒,你是被金块绊倒。 各种说法都有,还有一些比较恶心的说法,我就不说给你听了。” 姜哲听笑了:“编的也太没谱了。” 廖姐说道:“编故事呗,怎么好听怎么来,放到谁的头上都可以,反正是吹牛的谈资。我已经听好几人吹牛,是你的老师。但不管怎么样,你在省城那边的名声,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