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张氏不让林挽月进灶房,一则是心疼女儿叫女儿休息,再有一个是家中存粮实在不多…要是叫林挽月来做的话,岂不是今晚要吃掉半头猪。
张氏也是下了狠心的,晚饭贴的粗面饼,挑了两根筒骨跟竹荪一起炖了个大骨汤,又切了半斤猪肉放了点豆角炒了个豆角炒肉。
仅仅只是几顿饭而已,一家人的嘴居然就被林挽月养苛了,其实张氏做菜也是不差的,只是林挽月放了一些家中没有的调料,若是把调料交给张氏来做,那会做的比林挽月还好吃数倍。
林挽月也清楚自己的厨艺无非就是靠着那点调料罢了,倒是张氏才是有几分真本事,这样的环境下还能将饭菜做的这样好吃,这是天赋,可以发展。
桂花村普遍比较穷,只有里正家有牛车,一般想去镇上的人都会步行去离桂花村最近的杏花村里坐牛车。
杏花村比桂花村富裕一些,除去杏花村的里正家有牛车,还有一户姓赵的车脚夫家里也有一辆牛车,他每隔一日会去一次镇里,想去镇上的人可以坐他的车一起去,只要付点路费就可以。
但林青山一家除了几个人还要拉着那些猪肉,去赵车夫家太不方便,所以一早林青山就去本村里正家借牛车。
林挽月坐在自己房间里的木质梳妆台前,这是林父送给原身的及笄礼,是林父亲手做的。
这还是林挽月穿到这具身体以来,第一次好好欣赏欣赏自己。
镜子里的人一张清秀的鹅蛋脸,一头秀发随意的垂在肩头,眉眼温和、睫毛翘起、鼻梁挺直,娇唇红润。
想来是家人宠爱,将林挽月养的真是不错,村里同样的女孩没有再比她皮肤更白更嫩的了。
她长得也不算是很出挑,但是让人看了很舒服。
一身淡粉色衣裙,裙角绣着若隐若现的小朵栀子花,林母给她扎了一个双螺髻,带了两朵粉紫色的绢花,微微一笑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更显娇媚灵动。
这套衣裙和绢花是林母给原主绣了一个月的及笄礼,如果原主不作的话,她可以绣的更快一点。
这也是原主衣柜里最好看的一件衣服。
家里留下了两个猪蹄和一个前肘,还有另外两根筒骨也留在家了,林挽月喜欢喝骨汤,还额外又留了五斤猪肉。
剩余肉的都放在牛车上了。
林青山赶着牛车,林母坐在牛车靠前面一点的位置搂着两个小的,怕他俩坐不稳掉下去。
说起来这两个小的还是头一次去镇上。
家中只有林挽月的时候,夫妻二人也时常带着她一起去镇上。
那时候林母做绣活要时不时的去镇上的织锦阁卖,自从怀孕她就不再接绣活了。
一方面是自己这胎怀得不容易,来往镇里不安全,再一个是当时的林挽月叫她实在是分身乏力。
有了两个小的以后又腾不开身,接了大女儿回家后,连自己的衣服破了都没时间缝补,更别提接点绣活了。
这次她也是打算去织锦阁再看看有没有她能做的绣活带回家。
两个小的看着路上的风景对镇上充满期待,心想都是托了大姐姐的福他俩才能有机会去镇上转转。
特别是林挽星,里正家的小孙子林小虎比林挽星大两岁,里正去镇上的时候给林小虎带回一串糖葫芦,那色泽可馋坏了林挽星。
等到了镇上,她也要求爹爹给她买一串,拿回去馋馋林小虎。
林青山一家到镇上集市的时候有摊贩正在摆摊,也是他们来得早,天不亮一行人就在村里出发了。
林挽月走之前在家里拿了个篮子,篮子里装的剩余的竹荪,还盖了块花布。
到了镇上林青山要先处理掉这头猪,越早越好,这天气渐渐热了放久了不新鲜。
林挽月则拿着篮子跟林父他们分开去卖竹荪。
说是卖竹荪,其实是偷偷在空间日用品分类里面买了一对现代玻璃杯放在篮子里,上面盖着花布别人也不会发现。
甩开林父一行人之后,她进了个陶氏典当行,拿出一对玻璃杯:“掌柜的,看看这对值多少钱”
掌柜的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琉璃杯!还是一对!”看着对方是个清秀的小姑娘,虽然衣着干净但并不像个大户人家的样子:“姑娘,敢问这琉璃杯来路可正啊?我这典当行可不收来路不正的东西。”
“掌柜的尽可放心,若是来路不正我又怎敢这样大咧咧的拿出来。”
掌柜的心中了然,料想这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