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纯爷们的暗卫并不是很能理解江梨这种曲折而又艰辛的心路历程,在他们看来,江梨一直很想要易北醒过来,现在易北醒了,这不简直就是该普天同庆么,哭什么?
所以说啊,女人就该像秋娘那样,铜墙铁壁,刀枪不入,女子身,爷们心,这处起来才轻松嘛。
"江姑娘说,等殿下醒了再发落,所以都在大牢里关着,江姑娘怕他们寻死,是我们的人亲自看着的。"
易北越发满意。
中间一层发号施令的朱县令死了,底下听吩咐办差的人却还活着,办事的人未必能知道到底谁才是幕后主使,但唯一一个可能知道幕后主使的人却已经死得不能再透。
那么,有没有幕后主使还有什么要紧?
即便是来灭自己的口的这件事,是朱县令自己头脑发热拿的主意,可又有谁会信?
区区一个县令,敢派人来杀当钦差的皇子?
想想都觉得好笑。
他就是什么都不干,天子派来的人自然也会把这个结果传回宫中,到时候消息传开,搁谁都得犯嘀咕。
大概太子和易贤有为了撇清自己,会消停好一阵子不来找麻烦了。
而回京之后,一旦天子想起来彻查此事,他想把黑锅栽谁头上,就能把黑锅栽谁头上。
还能有比这更好的结果么?
"明天我去见一见这里的乡绅,若是没什么别的变故,后天启程出发。"
钦差要转的地方很多,哪里能够在一个地方停留这么久。
如果情况基本稳定,能够安稳等到朝廷的赈灾款粮,钦差就没必要再在这里做过多停留。
毕竟待久了,富户乡绅时刻悬心自己钱财不保,迟早也是要联合造反的。
谁还没有个在京城里当官的亲戚呢?
易北诡异的笑了笑。
"待会儿去和侯夫人通传一声,我想找她借一个心灵手巧会梳妆的丫头。"
许都心领神会。
钦差遇刺一事绝不能放到明面上来说,起码现在不可以。
易北就算是伤得只剩半口气,在乡绅们面前都得装作活力满满的模样。
"侯夫人的别庄也快到了。"
易北伸手摸了摸江梨的头发,叹了口气。
这回江梨做得太好,只希望回京之后,天子不要改了主意才好。
果然当初自己就应该把事情做绝一点,还等什么及笄冠礼啊,直接一道圣旨赐婚,过后完婚不就什么事儿都省了?
"明天我会去和侯夫人说,就此分道,也是为了安全起见。"
行踪已经暴露,再藏着掖着太子和易贤就该炸了。
打过闷棍之后总得给颗枣,才能稳定人心不是?
何况江梨跟着宣德侯夫人,总比跟着自己要安全得多。
也能稍稍撇开天子很有可能注意到她的视线。
分离在即,辛辕只觉得十分感慨。
但钦差巡查中带个姑娘始终不像样,禁卫军小哥们在接到消息之后,虽然惋惜,却也都表示支持皇子殿下一切决定。
易北接见富户的过程十分顺利,有了先前辛辕和柳青阳不遗余力的敲打,人人对钦差都存了三分巴结讨好之心,再加上钱粮都已经捐出去了,易北还每人发放了一块亲笔书写盖印的积善人家,以示嘉奖。
人人当面笑逐颜开,回去愁眉苦脸。
大把米粮撒下去,银子一分没捞到,还要拿着书画回家时刻提醒自己添堵,谁都不乐意。
唯有江梨知道之后,大摇其头。
这是未来皇上的御笔亲书啊!换了是她,当场就得捧回去装裱好拿香案供起来啊!
你们赚大发了!百姓碗里添了吃食,暂时顶过饥荒,刘师爷是个能干聪明人,只恨不得吃住都在灾民群中,苦口婆心,分析利弊,填埋尸体,烧毁衣物,以防瘟疫爆发。
平阳县内一片安宁。
易北估么着自己走后情况也不会有太大改变,灾民大概能够撑到朝廷赈灾粮运到,终于决定启程。
只不过在启程之前,易北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
一直到江梨端来药碗,问他什么时候能把大夫们放回家去,易北这才恍然大悟。
这阵子忙东忙西,他都忘了山上还窝着一群草寇呢。
大夫的亲眷久不见亲人回家,各个急得不行,纷纷找了门路托人去山寨里问,大当家实在是有些招架不住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