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容易,才想给他好好打算,棣州富庶,离京城又远,离了京城里这一摊子事,倒能在外面好好散散心,这孩子不比太子也不比他五哥,贵妃去得早,外头一个人都没有,也是可怜。“皇后心念微动。
天子这是在变相敲打她,抱怨世家插手实在太过么?
“有陛下照拂,哪里算没人帮持,陛下说笑了。“
前些日子为保下太子,谢老也算是不遗余力了,天子有些小情绪,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朝中为易北说话的,就只有那些个新晋的寒门,毫无根基,虽然人多,到底成不了什么气候。
天子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皇后陪着天子用完点心,看看桌上堆得和小山一样高的奏折,很有眼色的请安告退。
果然是应该召江梨来探探口风,这事儿到底是易北自己和天子提的,还是只是天子一时兴起?
皇子府中的暗线是越来越不中用了,有关于易北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有关于朝政上的事儿是完全没有摸回来有用的,回回来报的都是易北在户部写剩下的玩意儿,都是归档记录了的,根本不用这么费心去偷。
再出言训斥的话,从皇子府书房里偷回来的东西就更没谱儿了,什么十一皇子写诗写废的纸啊,什么给皇上递的恭请父皇要注意身体的歌功颂德折子啊,什么皇子又和皇子妃去游湖,叽叽喳喳说了哪些肉麻兮兮的情话啊。
她一把年纪了,要听这些做什么啊!
养了这么一群人,全都是废物。
第115章 商议
有关于易北封地和封王的议案甫一提出,让天子觉得欣慰的是,朝堂终于没有为该不该给易北封地而吵得像个菜市场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寒门为首的新晋士子和德高持重的几位老臣热烈讨论,到底该划给易北多大的封地,以及到底把封地划在哪里。
易北现在无论如何也和个反字沾不上边,若说因为棣州富庶又有矿产盐业,易北待久了之后容易坐大有反心,这无异于在说天子教子不善,蓄意挑拨皇子和父亲之间的关系。
所以虽然人人都知道不让易北去那儿就是为了防他日后造反,但明面上大家都在苦口婆心劝说十一皇子到底年轻,经验不足,只怕去了那里反而不好。
寒门士子也抓住这点大做文章,拿着易北赈灾效果卓绝为例,大力夸扬十一皇子天资聪颖孝心可嘉。
此时五皇子还在禁足之中,偷偷召见朝臣,得知消息,恨得连饭都吃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