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办公区是一个建筑群,高高低低错落着很多建筑物。
从空中俯瞰,会发现这是一个像一簇竹子形的建筑。据说这座建筑群的设计灵感确实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竹子,它不仅体现了对生态的尊重和保护,还展示了未来科技的力量和美学。
主建筑被称为“竹之塔”,是一根巨大的竹子,其外表由一种特殊的复合材料构成,这种材料模拟了竹子的纹理和色泽,同时具备了极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这根“竹子”高耸入云,其内部则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有很多的行政部门和机构。
竹之塔的外墙采用了纳米级的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轻巧,而且能够自我修复微小的损伤,保证了建筑的长期稳定性。同时,这种材料还能根据环境温度和光照变化调整其透光性,使得自然光线得以柔和地洒入室内,营造出宜人的氛围。
竹之塔的能源供应完全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塔顶安装有高效的太阳能板,能够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力。此外,建筑的外墙还集成了雨水收集系统,通过特殊的过滤和循环机制,为建筑内的植物提供水分,同时也为居住者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而竹叶似的屋顶更是整座建筑群的能量来源。它们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透明光伏板构成,这些光伏板不仅能够捕捉阳光,还能够在夜间发出柔和的光线,仿佛是星空下的一片竹林。
竹叶还能还能够根据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调整角度,以最大化能量的收集。而且它们还具备环境感应功能,它们能够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通风和遮阳系统,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围绕着竹之塔的是一系列低层的建筑群,它们被设计成竹笋的形状,既可爱又充满未来感,他们被称为竹笋之丘。他们分散范围极大。这些小建筑群是固定的穿梭点,一般里面都有异次元或同空间穿梭的时空节点。
竹笋之丘的建筑材料采用了一种能够模拟生物生长的智能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形状和大小,使得建筑能够适应空间穿梭的功能需求。
司马景云他们一行人将从长白山带来的遗骸以及其他相关物品交给了基地的相关工作人员,司马景云叮嘱,有任何检查结果要及时通知自己,这关系到后面邱文敬的审讯能否顺利。
江如海和姜若凡回去宿舍了。孔队和司马景云去见邱文敬。
司马景云来到了最中心的“竹筒形”的中央办公区。过了安检,他们都有内置芯片可以直接通过安检系统。这里的安检系统有三层,第一层是在基地入口的人脸识别,第二层进入任何活动区域需要虹膜识别,第三层是进入关键核心区的,需要直接扫描身体中的内置芯片。
刚进入大厅,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向他们走来,并没有很热情的向孔队伸手示意:“你好,我是G622区安全官韩枫。感谢你们来协助我们的工作。”说着向司马景云点了一下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随后,他们一同来到中央电梯区。
除了建筑物的科技感和极简的室内设计装潢,以及建筑材料的特殊之外,他们的工作状态似乎和普通科研机构没什么不同。
韩枫带着孔队和景云乘电梯前往G622区。
基地已经开设了30个安全区,每个安全区管辖一定范围的已探测到的平行空间。包括安全及空间内环境研究。目前世界各国名义上已达成协议,不对任何空间进行掠夺,所以才有了平行世界探索公约。
但协议是协议,协议要有用,就不会有战争了。
本身各国对平行空间的探索不可能像我们国家管控这么严格,欧美是很多个人组织或者商业机构推动的。所以其实乱象丛生。
司马景云随着韩枫来到了一个被“竹叶”遮盖的办公区。他们一直往里走,穿过了好几间房子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令司马景云诧异的是,这里并不是什么审讯室。
这是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四周墙壁由智能玻璃构成,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透光度,保证会议的私密性。室内装饰非常简洁,其中一面墙是一整块的高清显示屏。
会议室内摆放着一张由环保材料制成的小型圆桌,周围摆放着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座椅,确保与会人员在长时间的讨论中也能保持舒适。桌面中央嵌入了一个高科技的触摸屏,可以进行实时数据展示和互动讨论。
邱文敬就坐在会议桌旁的一张椅子上。他瘦削的身躯陷在椅子里,单薄而可怜。
邱文敬看到司马景云只是笑了笑,像讥笑又像得意,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