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王殿下!”姜丞相表情一沉,不悦地看着他,“老臣心系朔州百姓,从无私心,何来心虚一说?请战王殿下莫要信口开河,寒了老臣的心!”
“丞相大人说得在理。”赵尚书点头,“战王殿下常年待在边关,只知打仗而不懂民生,对朔州涝灾存着质疑无可厚非,但是朝堂之上皆是重臣,丞相大人忠心耿耿,从未有过私心,这点臣等还是可以担保的。”
护国公跟着帮腔:“是啊,天灾人祸,最受苦的永远是百姓。战王殿下没有亲眼见识过灾情的惨烈,没有见过民不聊生的画面,无法对百姓的灾难感同身受,可臣等每每想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就痛心不已,还望战王殿下有点怜悯之心,别寒了天下百姓的心。”
穆帝眸心微细,姜丞相是宸王的岳父,护国公和赵尚书则是裕王一派的人,本该是死对头的两派人马,这会儿却齐齐反对容苍?
“本王确实没有赈过灾,也没去朔州见识过灾情的惨烈,但叫来齐世子一问,不过耽误半个时辰。”容苍声音冷漠,看着姜丞相的眼神似是意有所指,“丞相大人觉得这半个时辰耽搁不起?”
姜丞相压下心头慌乱:“当然不是。”
“齐世子既然去朔州玩了数日,抵达京城之后为何从未提及朔州灾情?本王不得不怀疑,是他去的地方根本不是朔州,还是齐世子漠视百姓,根本不关心灾民们的死活,所以才对灾情只字未提?”
姜丞相脸上青白交错:“可能齐世子以为灾民会有官府安置,也有可能是齐世子玩得忘乎所以,把灾民一事给忘了……”
容苍冷道:“所以叫他来问问,可以更详细地得知灾情严重程度,丞相大人觉得有何不妥?”
姜丞相哑口无言。
穆帝不发一语地坐在龙椅上,隐含威压的目光在姜丞相和容苍脸上流转,须臾,他看向有些站立不安的赵尚书和护国公,龙眸缓缓眯起,眼底若有所思。
大殿上还有人继续争辩,穆帝单手扶着额头,闭目沉思。
直到一名御林军匆匆上殿,单膝跪下:“皇上,齐世子到!”
穆帝睁开眼:“宣。”
杨德喜再次扬声传达皇帝旨意:“宣齐世子上殿!”
满朝文武齐齐安静下来,不约而同地转头看向殿门方向。
一身红衣的齐锦从殿外走来,容颜俊俏,红衣似火,像是携裹着漫天光华而来,漂亮得犹如一幅古画卷,让人有一瞬间失神。
走上大殿,齐锦撩袍跪下:“小臣齐锦,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179章 灾情是谎报?
“平身。”穆帝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目光透着高深莫测的威严,“齐锦,你从南境回来时,曾绕道去过一趟朔州和连城?”
齐锦表情诧异,似是没料到会被问到这个,点了点头:“是。”
穆帝淡道:“你对朔州印象如何?”
“挺好的。”齐锦像是不知道发生了何事,诚实说道,“朔州繁华富庶,民风开放。臣在那里玩了四五天,见识了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连城妓院很多,花魁很美,是富商最喜欢去的地方,每到夜晚,连城河畔流光溢彩,画舫上美人悠扬动听,据说能飘出十里之远,让人流连忘返。”
说完,齐锦从善如流地来一波马屁:“这是都是皇上圣明之下治理出的盛世。”
一番话徐徐落地,大殿上气氛肉眼可见地凝滞下来。
齐锦环顾四周,不解地开口:“怎么了?我说错了什么?”
“齐世子是在说笑吧?”姜丞相转头看着他,面沉如水,“朔州和连城官员接连数道折子快马送到京城,说正月里就接连暴雨,庄稼都被淹了,今年又是颗粒无收……齐世子去的朔州,跟折子里的朔州应该不是同一个地方。”
“楚国还有两个朔州?”齐锦皱眉,“我去的朔州城确实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年年丰收,哪来的涝灾?姜丞相是在睡梦中还没醒?”
“年年丰收?”穆帝缓缓开口,嗓音如浸润在冰雪之中,“齐锦,你说的可是真的?”
齐锦转头看向皇帝,恭敬地点头:“是,臣还跟当地的百姓们都聊过,他们说皇上圣明,年年给予朔州百姓发放补贴,臣当时听了虽有些奇怪,但臣常年待在南境,对朝廷政策并不完全了解,只以为是当地的官员善于治理,原本还想着回来之后,一定要在皇上面前多夸夸朔州父母官……”
大殿上空气凝结,温度下降,像是骤然从四月暖春进入了腊月寒冬。
穆帝表情冰冷,眼底怒火沸腾。
此时此刻,属于帝王的尊严仿佛被狠狠踩在脚下,践踏得丝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