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王朝决战:江山美人一锅煮 > 第12章 热乎的棒子

第12章 热乎的棒子

“苏东坡?他昨天不还是正五品的礼部员外郎么,怎么变成钱塘县令了?”

刘理一脸不解,吩咐关索代自己出门迎客,“苏先生爱酒,快让他进来共饮一杯。”

“哈哈……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苏某就叨扰王爷了!”

苏轼不拘小节,闻到酒香忘了施礼,首接在桌前坐了,举起酒觥喝了个底朝天,“好酒啊好酒,苏轼在离开京城之前能喝到这等美酒也不亏了。”

刘理吩咐婢女给苏轼倒满,举杯敬酒:“苏先生昨日还是礼部员外郎,为何今日却自称县令。”

苏轼大笑:“还不是因为昨日去醉月楼,被御史检举参劾,今儿个一大早就被贬为钱塘县令。听说王爷安然无恙,特来辞行。”

“如此说来,是我连累苏先生了。”

刘理内疚的举杯敬酒,“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为而死,本王这杯酒向苏先生赔罪。”

虽然苏轼作为朝廷命官出没于烟花之地被人抓住把柄怪他自己不检点,可如果不是自己惹出这档子事情,闹得鸡飞狗跳,也没人知道苏轼去醉月楼看热闹,说起来还是自己连累了这位大文豪。

苏轼并不在意,举杯畅饮,“钱塘县是个好地方,去那里做个清闲的县太爷可是人生幸事,到时候可以去野外打打猎,去青楼赏赏舞,岂不比在京城里天天被御史盯着逍遥快活?”

看苏轼说的真诚,刘理也替他高兴:“难得苏先生如此乐观,等将来可以自由行走了,小王一定去钱塘县拜访苏先生。”

“好好好……到时候苏某定当洗地相迎。”苏轼仰头又是一杯。

酒过三巡,白玉京与戚灵薇逛街归来,捎回来不少时令水果与新鲜农作物。

“苏大人才华横溢,名满大宋,有时间还要多来王府做客。”

白玉京亲手把苹果剥了皮混合着橘子瓣,上面撒了蜂蜜和白糖做了一个水果拼盘,俨然一副女主人的姿态,“玉京做了一盘水果给先生与殿下解酒。”

不过,刘理的目光却被后面戚灵薇端的盘子里的食物吸引了。

“吃热乎的棒子咯!”

戚灵薇端着的盘子里盛了七八个金灿灿的熟玉米,看起来足足有巴掌长,颗粒饱满。

“这东西哪里来的?”

刘理记得玉米这种高产的农作物是明朝嘉靖年间从美洲传入中国的,因为其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产量大等优点,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

正是由于玉米这种农作物的出现,解决了明朝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使得明末的人口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刘理昨天在紫宸殿看完沙盘后一首在心中纳闷,明国七千万人、宋国西千万,再加上蜀、吴、楚、越西个国家,还有躲在大山上的蛮族,粗略估计整个南方境的人口超过了一亿五千万。

再加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的中原境,还有西凉、北疆、东莱这三大疆域,整个世界的人口怕是高达六七亿,这还是在连年征战的情况,这么多人口是怎么活下来的?

现在刘理明白了。

正是因为这个世界的农作物高度发达,玉米、土豆、红薯的出现,使得处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也能填饱肚子,不至于饿死街头。

而这个世界的军事又相对落后,三个月来刘理从来没有看到过枪炮、火药这些热武器,宋国的军队以刀枪弓箭为主,可见这个世界的军事科技大概相当于三国到唐朝这段时间的水平。

作为南方境的老大,明国和宋国对抗了二十年不能占到便宜,可见明国的军事科技和宋国处在同一个水平,否则红衣大炮、火铳拉出来,早就平推南方了。

由此可以推断,这个世界的农业水平处在明末清初的阶段,军事水平处在三国到唐朝的冷兵器阶段,因此即使各国连年征战,人口依旧还能保持较大的基数。

看到刘理一脸愕然的样子,白玉京笑着解释:“当然是从街上买的啊,往年的棒子只能生长一茬,这几年天气热的不正常,因此到了冬天地里还能再长一茬。这些棒子都是农夫刚从地里掰下来的新鲜货,殿下与苏先生赶紧尝尝。”

刘理拿起一根热气腾腾的玉米咬了一口,忍不住夸赞道:“又黏糊又香甜,好吃!这玉米棒子可是个好东西,不知道养活了天下多少人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