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国合纵连横、共同发力。”
“吴国依仗水军之利,三十万大军驰骋于江面之上与我军抗衡。”
“楚国则兴兵二十五万,自那山地汹涌而来。”
“两国合计五十五万,对抗我朝三十万大军。”
“这便是眼下柴桑的战局!”
众人闻言均颔首,显然觉着寇准说的都是废话,但凡在场的谁不知道这等战局概况?
但寇准这次显然是拿出了平日里在朝堂之上奏对的本事,先解题再分析最后说结论,虽说有些呆板但却格外的踏实。
赵匡胤倒是熟悉寇准这一套,因此没有半点不耐烦,反而颇为期待的看向了寇准。
“寇卿,朕洗耳恭听!”
“谢陛下。”
“说完整个战局,那我等就得开始分析,我大宋此行若要一战而胜,需从何处谋取胜机。”
“刚刚韩元帅己经说过吴国的统兵大将陆逊和副将甘宁、凌统等人,故而故国我等先放一边。”
“再说那楚国,眼下我等还未正式开战,但据斥候、探哨回报,对方打出的主将旗号乃是那楚国大将项燕,副将则是景阳。”
“还有些杂号将军当是领后军正在赶来,故而未曾探明,但至少此战三方的主帅我等己然清楚了。”
“老臣也是听完这等消息后,才明了我大宋此战确实是有胜机,从而一战定鼎的。”
这话一出,连韩世忠都来了兴致了。
寇准这位老大人,在座的人都知道,在朝堂之上要么不出声,但凡谏言那必是深思熟虑之下方才开口。
能在眼下这么个情况下说出“一战定鼎”的话,那就证明,这位老大人真看出了点什么了。
这如何不让一众宋国文武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