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时桉不吭声了。
姜椿量好尺寸,来到摆放鞋子的地方,寻了双差不多尺寸的棉鞋,又折返回来。
原主倒是会做鞋,但古代做鞋忒麻烦了些。
首先得一层浆糊一层布料地糊鞋底,糊完鞋底再纳鞋底。
为了鞋子经穿,走路不硌脚,鞋底必须足够厚,针脚必须足够细密。
俗称“千层底”。
废手程度,半点都不亚于下地拿镰刀割麦子。
纳完鞋底,还得再打一锅浆糊,依旧是一层浆糊一层布料地糊夹在鞋面跟鞋里之间的骨子。
这个倒是简单些,不用糊千层底那么厚,也不必纳。
糊完骨子后,再照着鞋样子裁剪好鞋面、鞋里跟骨子,组成鞋帮。
最后再将鞋帮用麻线上到千层底上。
这是做单鞋的步骤,如果是做棉鞋,就将里头的骨子换成棉花,其他不变。
她家三口人,每人得做两双棉鞋替换着穿,加起来就是六双。
姜椿光是想想就头大,废手不说,还废时间,她连宋时桉的棉衣跟棉被都还没做完呢,哪顾得上做鞋?
果断选择买现成的。
她这是自己有挣钱的手艺,家中银钱也宽裕,方才如此潇洒。
大柳树村的其他妇人,都是白日下地做农活,干完农活回家操持饭食,晚上还要点着油灯做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