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胜利让工作人员在接待方案中把王晓臣会见投资考察团的内容加了进去。
考察团所乘坐的航班是下午一时落地。
亲哥来,周胜利本来打算去机场接机的,但考虑到王晓臣爱计较面子上的事,便委托市政府秘书长郑义祥代替他接机。
到了一点二十分了,飞机还没有落地,接机的郑义祥没有当作一回事,反正飞机晚点全世界都是一个样。
一直到了下午两点,候机大厅里显示屏上忽然显示出这班航班的落地时间信息为空格。
等在机场贵宾厅里的郑义祥打周胜刚的电话,里面显示对方已经关机。他让秘书去询问是怎么回事,机场方面的回答是空中管制,那边的飞机上不了天。
郑义祥担心周胜利不放心,给他打了个电话,说那边空中管制,飞机还没有起飞。
等到飞机落地时已经接近四点了。
郑义祥带去的市直机关招待所太宁宾馆的服务员给考察团每个成员献上一束鲜花,由机场工作人员带领着通过贵宾通道离开了机场。
王晓臣、周胜利等几位市领导早已等在了市wei小会议室里。
王晓臣性子急,三点过后每隔几分钟就让秘书催一遍机场。
机场工作人员被催急了,对秘书说:“空中管制不在两边机场的管理权限范围,你老是催我们没用。”
迎接考察团的车队刚从机场起动,郑义祥就给周胜利打来了电话。
周胜利向王晓臣作了通报,便着急地给周胜刚打去了电话,“哥,你们那边机场是怎么回事,把我急坏了。”
周胜刚说:“好像是出现了什么突发状况,我们登机以后机场方面才接到空中管制通知。”
因为有周胜刚在考察团,周胜利作为亲弟弟为体现对长兄的尊重,必须到楼下迎接。
兄弟两个已近十年没有见面,在市wei办公楼下初见,周胜利第一感觉是哥哥明显变老了:他的身材发福,肚子鼓了出来,头发只有稀疏几根,标准的中年商人的形象。
周胜刚把考察团的十多个人逐个对周胜利作了介绍,并加了一句,“凡是来的都是我的好哥们”。
他还骄傲地向他的伙计们介绍:“他就是我的亲兄弟、太宁省的省長助理兼太宁市市长周胜利。”
周胜利向考察团成员们介绍了常务副市长纪何清和秘书长郑义祥。
王晓臣作为省wei常委、市wei书记,把自己的身份把握得很有分寸,站在小会议室门口迎接客人,在讲话时也没有忽略自己的省wei领导身份:
“我受省wei书记褚建成同志的委托,代表太宁省wei,同时代表太宁市wei、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八百万太宁市人民对来自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深州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
他属于那种“人来疯”形式的人,两人对面说话,他语言逻辑不清,还略显口吃,但如果到了重大场合或者人多的场合,讲起话来逻辑思维清晰,妙语连珠,而且是除了数字、人名外完全脱稿,很有演说家的风采。
本来他准备演讲九十分钟,但客人在会议室里坐下时已经超过四点半了,给他留下的时间只有三十分钟。
市里的两个主要领导主场的活动,市里的几家官方媒体自是按照市wei定的调子进行报道。
太宁市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新闻,新闻内容基本上是从王晓臣的讲话中摘抄的,还配发了王晓臣与考察团团长周胜刚握手的照片。
此外报社还在同版发表了社论《友朋自远方来》,摘要介绍了太宁市的招商政策,并加了评论。
省里的新闻单位对新闻稿件的处理就大不相同。
作为省级新闻媒体,一般是不刊发、播发市一级的动态新闻的。但由于王晓臣是省wei常委,他又要求省里的媒体进行报道,省媒体也不得不给他这个面子。
《太宁日报》的新闻处理中规中矩,在一版刊发了一篇二百字以下的简讯,内容中按正常只出现省wei常委王晓臣的名字,由于周胜利担任过太宁日报社的书记兼社长,又是省長助理,所以稿件处理过程中保留着两个人的名字。
这种处理方式基本上符合报社内部对领导活动报道的规定。
电视台处理稿件就脱离了动态新闻的报道模式。
他们根据宣傳部门的要求,派出了一名出镜记者、一名摄像记者。如果按照动态新闻报道的话,也是一分钟以内的简讯,出镜记者出不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