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人黄一鹤回到了应天府。
在金殿之上,便痛哭流涕,伏地大哭。要不是念在黄一鹤是有名的大儒,年老体弱。朱元璋差点没有把黄一鹤拉出去重打20大板。在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的再三追问之下。黄一鹤将自已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讲给了众人听。他这一讲。顿时将满朝文武,以及龙椅上的朱元璋惊得目瞪口呆。众人感觉到像听天书一样。不可思议。这一定不是真的。尤其是黄一鹤讲道,沂州城的将军府被老百姓团团围困。三层外三层风雨不透。有接近十万青壮要求参加北伐军,而且还不要军饷。只要求保家卫国。这把众人惊的目瞪口呆,沂州城的老百姓觉悟这么高吗?要知道朱元璋要是有这样的动员能力。当时被陈友谅暴打的时候也不会那样被动。又是火攻,又是阴谋诡计,好不容易才堪堪掀翻陈友谅。当时陈友谅有兵力接近60万。而朱元璋当时只有20万人马。而且还是朱元璋全部的家底。简直是太骇人听闻了。更关键的是沂州城的村庄镇店所有的老百姓都倾巢出动。扶老携幼推着独轮车。将自家的粮食推出来,支援北伐军。发誓无论北伐军打到哪里,他们就退到哪里。还是人们认识的老百姓吗,觉悟也太高点了吧?还是他们认识的军队吗?简直是仁义之师,王者之师。一个不用担心后勤的部队,基本上没有什么短板。明朝建国的时候,朝廷相当的穷困。国库空虚,基本上没什么钱。有点钱粮也都用来招兵买马打仗了。北伐军25万人,那是举倾国之力。朱元璋自从战胜了陈友谅之后,便开始在淮安囤积粮,这才有了今天的北伐。朱元璋早已将杨鸣等人擅自作主,招募三万人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只有一个疑惑,杨鸣他们如何做到的。老百姓居然这样热情。太子朱标也是张大了嘴。他也感觉到不可思议。现在北伐军节节胜利。那是后方无数民夫,日夜兼程,把粮草送到前线。要不然李善长想要辞官,被朱元璋极力挽留。功臣李善长虽然没有打过什么仗。但是却极善于后勤,筹措粮草更是李善长的拿手好戏。御史王逢等上百人就跪在大殿内。没有朱元璋的旨意,他们不敢起身。他们弹劾杨鸣的目的还没有达到,怎么能善罢甘休?令他们尴尬无比的事情发生了。现在没有人关心他们。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黄一鹤所吸引过去。跪倒一大片的官员们却成了边缘人。他们彻底成了吃瓜群众。世家大族的这些官员们也是认真听着黄一鹤的讲述。嘴巴也不断的张大,表示不可思议。御史王逢将嘴一撇,露出了冷笑。他完全不相信黄一鹤所讲的是事实。 一定是黄一鹤这个老头在哄皇帝陛下开心。编瞎话也要找好点的理由啊。不过谎言也不那么容易被拆穿。反正皇帝陛下也不知道前线的具体情况。不过显而易见。黄一鹤的话起了效果,朱元璋龙颜大悦。只要老百姓能够支持北伐军。北伐胜利的希望就很大。前线的战斗时刻牵动着朱元璋的心情。目前北伐军进展非常顺利。可是朱元璋也有不放心的事情。西路军在傅友德的率领下,直接攻到了济宁城下。将济宁城团团围困。在水军的配合之下猛攻济宁城。前线传来情报。傅友德已经连续的攻打了四日。据报告,水军在南雄侯赵庸和南赵侯余通源的统领下,架起上百门火炮,狂轰城墙。打得非常惨烈,据说火炮已经轰塌了南门的城墙。济宁的守军打的也是非常顽强。北伐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却没有取得丝毫进展。济宁城守将赵蛮子一面命人修城墙,一面命令部队拼命抵抗。防御的牢不可破。消息传到了朱元璋这里,朱元璋很是意外。同一时间常遇春率领的东路军也在益都城遭遇到了困境。迟迟打不开局面,战场打成了胶着状态。总结一句话就是兵力还不够多。如果各地都像沂州城这样,老百姓哭着喊着去当兵。这些地方早就攻下来了。朱标疑惑的问道:“黄爱卿,杨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