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还不停的洗衣服。
“哇,下面呢!”马兰花也很好奇。
绿衣大娘把洗好衣服收起来。
“大娘,您继续说啊。”马兰花等不及催促道。
“急什么,等我把衣服放好先。”
好一会,“哦,说到哪了?”
“下毒。”
“对,下毒。当家人死了。
是亲娘,其中有个儿子是亲生的,其他的,都是妾生子。”
“啊,那她图什么?”
“是哩,这么做?”
“据说是她亲生儿子,从娘胎出来的毛病,不会有孩子。为了家产不落入其他孩子手里。”
……
不过一个夏天,因为枸杞,王家入账了百两银子,不敢相信。
王家人生怕家里的聚宝盆被抢走,每次摘枸杞都是小心翼翼等到傍晚,人群回家吃饭,他们再回家。
王大山敲打着家里的儿媳妇和孩子们,让他们不要往外说,“只要被我发现,谁往外说,我直接赶出家门。”
当然了,他心里也是有成算的。
一家给了五两银子,作为他们小家的私房钱。
王不忧也是大丰收,
才短短三个月,织布机的生意已经到了府城,分红已经到了他的手里。
五千两,王不忧数着一张又一张的银票。
感慨,“没有手感,应该要银子的 。”
脑海里的小八一阵无语,【宿主,五千两银票换成银子,有上千斤,您怕是拿不动。】
“笨,就换一张,一百两就行。
小八:【……】
王不忧不敢拿出来太多,即使和王家人说过合约。
他们也不会太懂。
晚上,吃饭前。
王不忧拿着一百两给奶奶。
王大山拿过来,仔细查看,“是真的。”
王家人转头惊讶的看着,王不忧。
马兰花害怕的走上前,小心翼翼的问王不忧,“孩子,这银票是从哪里来的。”
“娘,是这个。”王不忧拿出泥织布机,放到母亲的手里。
“我画出一个人可以做的织布机,我的小伙伴,徐尽欢和马一甲看见了,就买去了。”
王不忧停顿,扫视一圈大人们的表情,高兴的,羡慕的,贪婪的,他低下头道:“一共卖了二百两银子,奶奶不是说,赚银子了,要上交一半给家里吗?”
王奶奶捂着嘴都挡不住那大笑脸,“啊,我的乖乖啊,太厉害了,小小年纪就会画图赚银子。”
快两步把王不忧抱在怀里,“老大媳妇去杀鸡,今天吃小鸡炖蘑菇。”
“诶,娘,我这就去。”大伯母停止对自己儿子冷眼扫视,走出门口。
王和长和马兰花一脸骄傲自豪。
——————
(1)科举制度,源于汉朝。
创始于隋朝。
确立于唐朝。
完备于宋朝。
兴盛于明、清两朝。
废除于清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