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作保等奉命退场。
县令大人亲自到大门口上锁。
“砰砰砰!”
高声大喊:“考试开始!”
考试时间:一个时辰。
王不忧打开试卷,迅速填上名字。
个人信息一一写上。
放水,慢慢的磨墨水。
第一场考试,最重要的是时间。
时间比较短,答题要快,还要稳。
两个衙役抬着题目过来。
王不忧想要起来行一礼道谢。
一个衙役看都不看,神情冷漠的放下题目,走向下一个。
另一个衙役,“要点蜡烛吗?”
王不忧立马把蜡烛拿起来,“点。”
衙役拿出火折子,点上。
王不忧一脸的真诚,“感谢,感谢。”
衙役摇了摇头,“不谢。”
立马转身走到下一个考生面前。
王不忧把蜡烛放在角落,就着光打开题目。
县试第一天的试题是四书二题、作诗一题。
顾名思义,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正文中出题,要求阐释。
二十岁以上的考生和以下的考生拿到的问题是不同的。
二十岁以上的称为“已冠文题”。
二十岁以下的称为“未冠文题”。
题目难易的区别不大,只是打分的时候不一样。
第一题: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
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1)
第二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
君子慎其独也。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
第三题:为先生的辛苦教育,作诗一首。
王不忧看着最后一题,没想到是这一个主题。
他自己提前准备的诗派不上用场,不过前世郑大家的那一首诗要闪亮登场。
【《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3)】
用新竹比做学生,用来竹比做老师。
(新竹)青出于蓝胜于蓝(老竹)
新生的竹子为什么能够迅速超过旧有的竹子?
是因为凭仗天时地利、还有老竹的催生、滋养、托举。
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
就这样周而复始,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芊芊学子。
——————
(1)《孟子》
(2)《中庸》
(3)原文:《新竹》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
十丈龙孙绕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