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介绍着,“这是我。弟子叫王不忧,今年七岁,刚过了童生。
这是我的学生马一甲,今年八岁,也是个童生。
此次上来考州学。”
马远东看着可爱的两个孩子,随即从身上拿出两个荷包。“这是我给你们的见面礼。”
王不忧和马一甲看了看先生的脸色,随即上前说,“谢谢马叔叔。”
“谢谢马叔叔。”
“马叔叔,你有没有想法把这个房子卖出去?”
马远东点头:“这别院是多年前我祖父留下,后面一直想要卖出,却又砸在手里。”
“恰逢这几日过来看一看,就今日先生一说要改个名字就过来了。”
又无奈道:“这闹鬼的事情…我也想卖出去。
实话说,我去京城的路资还差一点。”
其实也不差多少,但是此去京城,路途遥远,路资自然是越多越好。
“这房子从说闹鬼开始,我祖父找人看过。
我父亲也找了几个道长,看了看,都没有什么效果啊。”
不然,院子大,房间多,有水井,交通方便,靠近州学,妥妥就是学区房啊。
只要将来州学的位置不变,这房子就是留给子孙后代,上学那都是不愁的呀。
李先生没有插话,因为弟子说那几句,他就知道了弟子的心思。
他一直都知道弟子想要把自己的父母姐姐们都接过来。
王不忧就道,“马叔叔按照市价,我出资购买。”
还把昨天晚上闹鬼,还有可能是人为的原因,一一导出。
李先生在一旁补充解释。
马远东不可置信,“真的是人为的吗?”
李先生道:“我们还没有人赃并获,但是以昨晚的行为痕迹来看,人为的因素颇多。
所以这个房子如果你要卖,就按市价卖给我弟子就行,你不能吃亏。”
马远东刚刚熄灭的心又重新燃了起来。
他想要说,这房子市价3000两。
但是又一想,闹鬼事件不确定,而且还有李先生的关系。
“给2000两,我们现在就定下,去县衙过红契约。”
王不忧摇了摇头,“马叔叔,这三进的大院子肯定不止2000两了。
而且你还是先生的熟知,可不能叫我们占了太多便宜,给您3000两吧。
打点县衙的银子,都由我来承担。”
王不忧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脯,认真的保证着。
马远东还想要说什么,被李先生制止,“行,就这样。”
李先生当即立契约,
【庆历十六年,三月十六日…】
双方看清楚,没有意见。
签了名字,按了手印。
王不忧还叫上了父亲,因为他还是未成年。
反正这种大事需要成年人来监理。
王和长听到儿子要买下这个大宅子,头晕眼花,“你有那么多银子吗?”
王不忧重重的点头:“,爹,我有银子的。”
晕晕乎乎的跟着儿子和先生去了县衙。
王不忧当着县衙老吏的面,从自己的布包里拿出三千两的银票递给了马叔叔。
然后还拿出十两,过房子的手续费。
最后还拿出来,五两银子。
“大人辛苦,您老辛苦拿着喝茶。”
老吏:“嗯,小小年纪识时务。不错,不错。”
“有前途啊。”
——————
《汉书》,又称《前汉书》,120卷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史:《前汉书》《史记》《东观汉记》
前四史:《前汉书》《史记》《后汉书》《三国志》。
105年,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班昭(补写)、马续(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