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血色曜变 > 第10章 提供线索

第10章 提供线索

,每到伯父忌日,陶竹青都会来灵安公安局,找专案组打探案情进展情况,十多年过去了,还一无所获,陶竹青来灵安公安局变为两年一次、三年一次……最近一次,应该是四年前吧?

“陶师傅,专案组人员都到齐了,你将新发现给大家说说。”李光尧的声音打断了陶竹青的遐思。他站起身来,神情肃穆,对着在场警官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说道:“各位警官,感谢大家二十四年来,坚持不懈地查找杀害我伯父的凶手。也许是各位警官的诚心,感动了我伯父在天之灵,一个极为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去日本京都参加一件建窑茶盏的鉴定,结果发现,这只茶盏竟然是失传千年的‘曜变天目茶盏’!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凶手就是为了夺取这件国宝,残忍地杀害了我伯父,这件茶盏,就是我伯父遇难重要物证!”

下面立刻传来一阵骚动。王逸英站起身来:“陶师傅,您希望早日破案抓住凶手为亲人复仇的心情,我们完全理解。不过,仅凭一个茶盏,就能断定二十四年前凶案的动机,还是草率了些。我们要的是证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铁证。”

“当然是铁证!”陶竹青语气极为肯定,“在证明这是铁证之前,我要事先说明两个案件无关的问题:首先,是我陶氏家族的来历--陶氏祖先,是陶朱公范蠡,就是那位帮助越国卧薪尝胆灭吴的范蠡大夫。秦汉时期,陶氏家族就在江南开挖龙窑烧制青瓷,世世代代都是江南望族,富甲一方;到了宋代,宋徽宗喜好斗茶,为获得上好斗茶茶具,封陶氏先祖为礼部御窑监,在江南督烧御窑,供皇室使用。这期间,陶氏先祖在青瓷基础上作出了更适合斗茶的黑瓷,‘曜变天目’茶盏就是在这期间出现的。”

陶竹青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父亲在弥留之际告诉我,‘曜变天目’茶盏一共只烧制出五只,现存三只流落到日本,还有两只去向不明。‘曜变天目’茶盏是陶家圣物,每个陶氏子孙都有让‘曜变天目’茶盏返祖归宗的责任。流落到日本的三只‘曜变天目’茶盏,已经是镇馆之宝,再拿回来是不可能了。当佳富得拍卖行让我去仓库鉴定一只准备拍卖的‘曜变天目’茶盏,一见那件茶盏,那种古朴气韵一下就震惊了我,这很可能是一件真品!但釉面不光亮,有褐色的血浸暗痕。因为墓葬中出土文物,经过尸体浸润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于是我多了一个心眼,让对方关掉周边射灯,仅保留中间照射碗内的射灯,透过射灯灯光,我能隐隐看到茶盏里有细小的金线闪现,果然,我发现了秘密:这是一只经过完美缮补的残破茶盏,只有陶氏家族的绝技‘飞桥登仙’,才能达到这种天衣无缝的效果,而掌握这项绝技的,就有一人--我伯父陶江海!于是,我确定这是一件珍品,自然而然地,我联想到我伯父的死因。是因为有人想要霸占这只陶家圣物,害死了他!”

说到这里,陶竹青声音哽咽,满脸通红,浑身不停颤抖,显得异常激动。

李光尧连忙站起身,上前扶着陶竹青坐下,拿过面前的茶杯递过去:“陶师傅,喝口茶,休息一下慢慢说。”

陶竹青感激地朝李光尧点了点头,拿起茶杯,一口气喝完,放下茶杯,脸色平复了很多。

李光尧柔声问道:“陶师傅,‘曜变天目’茶盏出现在日本京都,而陶老先生被害是在中国灵安,这两地相聚千里,有没有一个合理的逻辑线,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

“当然有!”陶竹青拿起公文包,拉开拉链,从里面拿出一只崭新A4文件夹,递给李光尧。

李光尧打开一看,透明封夹内,整整齐齐夹着的,是十几份网络文稿彩色打印件--

第一篇是2003年12月15日“之江新闻”网络版的打印稿:

标题是:一次偶然的发现,终于弥补了中国古玩收藏界的遗憾!

1996年春天,之江大学历史系青年教师吴晓明从朋友带给他鉴定的一堆陶瓷残片中,发现了两块奇怪残片--残片散发着一种宝石般耀眼蓝色。作为一名资深古董收藏爱好者,吴老师觉得此物绝非凡物,一定是宝贝!经过询问朋友,得知这堆瓷片是民工在杭城宋城区原之江化工厂遗址施工挖出的。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吴老师知道之江化工厂遗址位距离南宋皇城旧址非常近,南宋时,此地一带为重要官府的集中地。于是,他高价将两块残片买下,并经过朋友介绍,重金陆续又从之江化工厂遗址施工民工手里收集到了20余片蓝色残片。最终,经过细致的拼凑修复,令中国收藏界震动的一幕出现了——这竟然是一只“曜变天目”建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