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已白,太阳初升。
在房间里跪了一整晚的慕少卿站起了身子,许是跪的有些久,膝盖有些发僵,站起来之时,身形微晃。
打开房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了慕少卿的脸上。
光线有些刺眼,慕少卿却并没有伸手去挡。
也算不算是他的劫后余生呢?
踏出房门,慕少卿便看到了随他一路而来的两位僧人法信、法照已站在院中等他。
“二位师父。”慕少卿朝着法信、法照颔首。
“二殿下有礼。”法信、法照朝慕北少卿回礼。
“二位师父,可是前来辞行?”慕少卿问道。
法信、法照点头,站于右侧的法信上前一步,朝慕少卿微微躬身:“是结,是劫,结解,劫破。”
“贫僧二人受方丈之命,护殿下,迎大劫。”
“而今,殿下身侧已有能为殿下破劫之人。”
“贫僧二人便也该回寺中清修了。”
语毕,法信正身,道一声“阿弥陀佛”。
“二位师父已有盘算,本殿本不该强留。”
“只是,皇上不知本殿已下同光寺,亦不知道本殿的死结已解。”
“所以,本殿还需劳烦二位师父随本殿入宫一趟。”
慕少卿朝着法信、法照开口,脸有正色,却也诚恳。
引他入局那人,多半是为了对付慕北行,他和慕北行相斗,那人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不过那人的如意算盘,显然是打的不够好的,因为他不会站在慕北行的对立面。
他不能为那人所用,不能成为那人手中的刀,那么那人必定会先将他除了,以免多生枝节。
既是这般,他也总要有些表示的。
“不劳烦,殿下开口,贫僧二人自然配合。”站于左侧的法照点头应声。
“本殿多谢二位师父。”慕少卿以僧人之礼向法信、法照道谢。
“殿下言重了。”法信、法照回礼。
他们也是依着方丈的意思随慕少卿下山,慕少卿有事,他们自然也不会推辞。
慕少卿办事也不是个拖沓的,得了法信、法照点头,他立刻去找了慕北行。
随后,四人便入了皇宫。
他们入宫后的当天,勤顺帝便下了一道旨意。
二皇子慕少卿为国祈福二十载,今归京,封昭亲王,赐昭王府,入内阁。
此旨意一出,京都一片哗然,也各种猜测。
慕少卿的命数之事,极少人知晓。
外传都是勤顺帝厌恶这位慕少卿这位二皇子,所以才将人送去同光寺的。
可是现在,二皇子一回京便封昭亲王,还直接入内阁,可见勤顺帝对这位昭亲王,必然是极其看中的。
勤顺帝的几位皇子中,当下风头正盛的,便是秦王慕北行。
所以不少人猜测勤顺帝此举,是为了制衡慕北行。
而慕少卿和慕北行这两个当事人,对此只是笑笑,并不发表意见。
他们父皇是个什么意思,他们自己清楚就好。
别人怎么猜,那是别人的事。
慕少卿回宫,皇上特许他在宫中小住三日,住的还是他母后生前住的殿宇。
本来勤顺帝是要给慕少卿办一场接风宴的,不过因为东凌传来赵綦的战报,战事吃紧,这办接风宴的事情,便暂且做了罢。
殿外,法信、法照又在外向慕少卿请辞。
慕少卿倒也没在挽留,便遂了他们的意。
他亲自将法信、法照送出了宫门。
本来他是差人准备了马车,直接将他们送回通关寺的。
不过被这法信、法照拒绝了。
慕少卿也知道法信、法照的意思,便也没在多言,遂了他们的意思。
等两位僧人的背影消失在眼前,慕少卿这才转身宫门。
算算时间,他的人,也该要回来了。
大熙风云将起,为了让不掀起什么暴风雨,他总要在多做一些准备的。
慕少卿封被封为昭亲王的三天间,东凌一共快马加鞭送了七封战报入京。
而这七封战报,全是东凌边境失守之事。
朝廷上不少官员主和,还有些官员则称昭王不详。
他封王便使得东凌失守,这便是不祥的表现。
应该还昭王罢免,送回同光寺。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