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县令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目光如炬,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你手头上还有那种能够抵御干旱的种子!!”他急切地追问,“它们的收成情况如何?一旦种植成功,产量是否足够让百姓们吃得饱?”
对于这些关键问题,青竹的回答是坚定而自信的。
“请你完全放心,这种新粮种绝对能够让百姓们吃得饱,它们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粮食上,从播种到收获,每一部分都是宝贵的。”
青竹要拿出来的玉米种子是经过后世改良的优良品种,每一根玉米杆上都能结出两三个沉甸甸的玉米棒子,产量自然是相当可观。
跟金县令说了大概的产量后,金县令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她又继续解释道:“到了秋后,这些玉米杆还能被晒干,成为冬日里取暖的燃料,这样一来,既增加了粮食储备,又解决了部分能源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
面对当前的困境,青竹已经没有太多顾虑,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可能多地种植粮食,确保每一个人都能活下去。
金县令被青竹的决心和慷慨所打动,他此刻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能深情地拍了拍青竹的肩膀。
用充满感激和信任的语气说道:“好兄弟,我无需多言,只要你有任何需要,尽管告诉我,只要我能力所及,定会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西柳县的衙门变得异常繁忙。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任务,衙门决定张贴公告,公开招募年轻有力、精力充沛的青少年加入他们的队伍。
公告上明确指出,只要年龄达到十五岁以上,并且拥有一定的体力,就符合招募条件。作为回报,每位被征用的年轻人将会得到每月两百文钱的报酬,以及一天三顿的膳食供应。
虽然饭食只供应简单的馒头咸菜跟米粥,就这都吸引了好多人了。
这个消息迅速在西柳县传开,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整个县城仿佛被一股热潮所席卷,人们议论纷纷,兴奋不已。
在衙门的门前,前来报名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队。他们中有的面带希望,有的则是满怀期待,都希望能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沈修远作为县丞的助手,负责为这些前来报名的年轻人进行登记。他忙碌地记录着每个人的信息,确保一切井然有序。
连续三天的招募活动下来,总共有五百名年轻人被成功招收。这个数字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但也反映出西柳县贫困家庭的数量之多。
许多家庭挣扎在生计线上,仅仅依靠自家那一点微薄的粮食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因此,当衙门的告示一出,几乎所有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都涌了过来,希望能够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
在这繁忙而紧张的三天后,沈修远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他看到青竹正坐在桌旁安静地吃着饭,便步履蹒跚地走了过去。
沈修远有些不解地看着青竹,心中充满了疑惑。他问道:“青竹,你们到底打算做什么啊?招募这么多人,光是一天的粮食消耗恐怕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事实上,现在西柳县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几乎都来到了衙门,这让沈修远感到困惑。他已经思考了整整三天,却仍然无法理解他们究竟要做什么。
青竹看起来很是淡定,她轻轻地吃了一口菜,然后对沈修远说:“你先吃饭吧,吃完饭之后我还有些事情要和你商量。”
沈修远愣住了,没想到这其中还涉及到自己的事情。他不知道青竹会告诉他什么,但他知道,这顿饭后,他可能会得知一些重要的事情。
沈修远匆匆忙忙地吃完了手中的饭菜。
他刚刚放下筷子,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青竹便迅速而果断地从怀中掏出了三锭沉甸甸的金元宝,毫不犹豫地将它们摆放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沈修远不由得眨了眨眼睛,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不解地望向青竹,试图从她的眼神中寻找答案,却只见她一脸坚定,神情严肃。
青竹并没有让沈修远等待太久,她迅速地把那三个金元宝推到了他的面前。
然后直截了当地开口说道:“我需要几个功夫过硬的人,你得到安州城那边去一趟,不管是已经退役的军人还是身经百战的镖师,只要他们愿意来,就尽可能地请他们过来。最好是能长期留在这里,至于银子,你不必担心,我会提供足够的报酬。”
听到这番话,沈修远的内心仿佛被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