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带着湿润的水气和浅浅的寒意,穿过稻田间,竹林旁,吹拂着这个浙北小镇。
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阳光正在努力穿透云层,洒向这片安静而祥和的土地。
孙家扬,身为一名政府军的军医,正站在营区的角落,双眼凝视着远方。他的眼神深邃而复杂,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和沉重的思考。
这一日,与往常平凡无异,直到一名伤兵被紧急送入医疗帐篷。家扬立即迎了上去,开始熟练地处理伤兵的伤口。
然而,在他剪开血迹斑斑的军装时,一张照片从口袋里掉了出来。
家扬捡起照片,上面是一家三口的幸福笑容。
他的心微微一震,这张照片让他想起了自己远在家乡的亲人。
突然,他注意到伤兵的军装上有敌军的标志。
他的动作微微一顿,但并未表露声色。
他深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伤兵虚弱地睁开眼睛,看到了家扬手中的照片,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他挣扎着想要夺回照片,却被家扬轻轻按住。
“别担心,我不会说出去的。”家扬低声说道,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无奈,“我只是看到了你的照片,想起了我的家人。”
伤兵的眼神中透露出惊讶和感激。他紧紧握住家扬的手,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谢谢你,军医。”伤兵的声音微弱而坚定,“我只是想回家,看看我的家人。”
这一刻,家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他明白,这个伤兵和他一样,都是被战争卷入其中的普通人。他们都有家人,都有思念和牵挂。
“你走吧。”家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不会告发你,但你要答应我,不要再参与这场战争了。”
伤兵感激涕零,他挣扎着站起来,却在即将离开时突然转身,用枪指住了家扬。
“对不起,军医。”伤兵的声音有些颤抖,“但我必须这么做。”
家扬并没有感到意外,他平静地看着伤兵,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的到来。
“我理解你。”家扬说道,“换做是我,可能也会这么做。只是,我希望你能记住,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家人和故乡。”
伤兵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枪。他深深地看了家扬一眼,转身消失在茫茫的田野之中。
家扬站在原地,目光复杂地望着伤兵离去的方向。这场战争,对于他来说,早已不再只是简单的胜负之争。他看到了太多的痛苦和无奈,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这一刻,他想起了远方的家乡,想起了父亲孙永年和妹妹巧儿。他想起了那片绿油油的桑田,想起了永泰隆丝绸厂的悠扬机杼声。
孙永年,作为永泰隆丝绸厂的老板,一直以严格的标准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
他对丝绸的热爱,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每当他巡视桑田时,总是会用那双犀利的眼睛仔细审视每一片桑叶。
他深知,桑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丝绸的品质。
而巧儿,作为永泰隆的当家和孙永年的次女,更是继承了父亲对丝绸的热爱和精湛技艺。她不仅将丝绸厂管理得井井有条,更是在丝绸的设计和创新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此时的家扬,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他不知道这场战争何时能结束,他只知道,他必须活下去,为了他的家人,为了他的故乡。
时光匆匆流转,转眼间已是数月之后。
孙家扬依旧在军营中忙碌着,每日面对源源不断的伤兵,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伤。然而,每当他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那片绿油油的桑田和机杼生声的丝绸厂,他的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
这日傍晚,家扬收到了一封信。信是父亲孙永年写来的,信中提到了家乡的种种变化,提到了巧儿如何努力管理丝绸厂,还提到了桑田的丰收和丝绸的畅销。信的最后,父亲写道:“家扬,你要好好活着,我们等你回来。”
家扬的眼眶微微湿润了。他将信折成纸飞机,轻轻地飞向远方。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家乡的亲人正在向他招手微笑。
战争依旧在继续,但家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他知道,这场战争终会结束,而他也会回到那片他深爱的土地上去。
与此同时,在敌军的阵营中,那个曾经挟持过家扬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