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的情形,凌大人子时出巡正常,半夜走到酒楼也正常,可身为奉常司典仪的完颜寅子时出现在酒楼可就不正常了,不仅自己出现还连带着自己的亲妹妹一起同在,这个事情可就更讲不通了,只是当时没有人看到完颜家五房的吏部员外郎也在。
一阵喊冤过后,还是完颜宰辅一声质问:“刑部可有证据,总不能凭一张嘴推测吧?”
尚书大人大声称是,走到堂中就将手里的折子递给了宰辅大人,声称:“人证物证具在,且有备份于日前递交内阁厅,其证有一,当日一同参与谋私之人还有吏部员外郎家的府幕秦三,此人日前亲口承认此事,其证有二,伙同买官的那三位商贾日前已于刑部私下自首,此事未公开旁人不得知,但有口供签字画押此事属实,其证有三....”
跪着的完颜家打断尚书大人的话,力争是有人构陷,大喊冤枉,没有公布的证据不能成为呈堂证供,罪行无法服众,坚决无法服众,他们叫嚣的厉害,众人纷纷蹙眉不悦。
因为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完颜两房的罪责是担定了,眼下就看待会儿事情结束后圣上的心情,往大了说这是小事儿,为啥,因为哪家儿没有点儿见不得人的事儿,更何况煊赫了几百年的贵族大家是吧,但往小了说了也有些大,毕竟凑到这个当口上了,前有宗室谋逆刚被满门抄斩,后有禁卫司杀人枉顾法纪,这一连串的事端算是彻底搅和了个底朝天。
若是今日陛下心情好,看在两家有宗室族亲的份儿上,贬斥降职或是罚些重罪也就过去了,可要是心情不好,那这就不好说了,毕竟陛下这种主子啥事儿干不出来,正经宗室谋逆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更何况其他。
可就在大家伙咿咿呀呀争议不休时,刑部尚书大人给予众人强有力的最后一击,他拿出一份当朝六长公主赫连归落的一份罪己书昭告群臣,其一,提及完颜家两房五大罪状的实质证据,其二,痛斥完颜家两房的霍乱朝纲,其三,悔恨自己未能匡扶完颜家的正行,其四,自求圣上秉公处置,以正朝堂清正。
此证一出,所有人都愣在原地,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完颜家的五房和六房算是彻底完了,谁也没想到那个横死街头的完颜寅,最后被自己枕边人给推下地狱,将整个夫家给送进穷途再无翻身之力。
无数人唏嘘不已,到底是赫连家的人啊,这心狠手辣的心性果真不负整个姓氏,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这好歹成婚数年,虽未育有子嗣可到底是夫妻啊,没想到为了利益当真是什么都做的出来。
到了此刻,所有人也都明白了一切,是阴谋,也是阳谋,是祸乱,也是构陷,凌赞杀人是真,有人施救也是真,趁机推完颜家下水是真,完颜家被引火烧身更是真。
总之一句话,没吃着羊肉惹了一身骚,赔了夫人是又折兵,宰辅大人闭上眼睛气的眼冒金星,六房自己儿子让人杀了,不仅没能讨回公道,还让自己身陷囹圄,不仅没能趁机博得一丝圣主怜悯捞些好处,还让整个家族跟着蒙羞。
前脚告御状哭的死去活来,后脚被告御状,还是哭的死去活来,难怪都说五房六房已是穷途末路,当真是连累整个完颜家都被人耻笑了。
闹了半天,人人得而诛之的禁卫司凌大人是清正严明,维护正义,杀了人不仅无罪还立了功,谋士以身入局,成功利用自己的名誉和下诏狱的结果,换来贵族大家的两个房头被问责,这哪里是犯罪啊,这明明是劳苦功高啊。
可究竟是谁能有这个能力搅乱一滩浑水,又是谁有能力可以将整个朝局换个走向,或许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也都不敢随意议论,毕竟大家认为最有可能被怀疑的就是圣主本尊,毕竟谁心里都清楚,皇后娘娘的人谁都没胆子拿来开刀,圣上可能不会直接干预,但问题是他会有心放纵。
最后大势已去,大局已定,三公牵头,刑部,宗正司附议此案秉公处理,秉公执法,还朝堂一片清正严明,还天下一个海晏河清,更还禁卫司凌大人一个公道。
午时已过,早已饥肠辘辘的陛下总算回神过了,大手一挥,又是下令两司主理,该咋办咋办,依照律例是什么罪名就担责什么罪名,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有罪的治罪,没罪的释放,这点儿小事儿自然是不需要圣上操心。
只是此事开始到结束也不过四五天,可剧情反转的让人大跌眼球,一时间在整个帝都都被议论的冲上天际,有唏嘘凌大人的,有感慨完颜家的,还有人笑话六房的,更有人诧异六长公主的,各色言论,各怀心思,时局就是如此,随时随地如浪花席卷,来得快,走的也快。